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中国精神-汶川地震周年纪念 > 正文
大部分企业家在以往捐赠中并没有长期的、整体慈善规划和策略,他们通常是带有随意性地、零散地将个人和企业的善款、实物捐赠给带有官方色彩的公募基金会、政府等非营利组织。
中山大学的社会学的教授林江认为四个问题困扰着企业的慈善捐赠:
首先,公募基金会的透明度不高,捐赠者常常抱怨无法知晓自己的善款流向何方、用于何处。
第二,很多公募基金会的运作效率也令人担心。
第三,无论现金实物捐赠、成立非公募基金会,对于企业家来说,税收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目前,《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基金会的投资收益仍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让一个慈善机构按照营利机构一样纳税,这是一个令许多慈善基金会感到颇为奇怪的规定。尽管实际运行中并无基金会照此纳税,但终究给面临资金运行、投资保值增值的非公募基金会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比如超过12%的利润总收入之后,每多捐1000万,仅按照33%的企业所得税计算那么企业就需要交纳330万的税。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发起者要做好长期持续投入的资金准备。
《条例》规定,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公益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那么全国性和地方性基金会的支出底线分别为160万元和16万元。如果基金会要顺利通过民政部门的年检,其资金规模就必须要到达非公募基金会注册成立的标准。如此,在基金自身的保值增值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起者就不得不继续捐赠补齐差额,否则此前的善心就会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