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全面调研宏观形势 拟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7日 04:05  21世纪经济报道

视频:发改委调研经济形势 调控将锁定三命题  媒体来源:第一财经《早市导航》

  要给出三个命题的答案:发改委全面调研经济形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左青林 肖亮

  面对当前宏观形势,国家发改委的应对步伐也在继续跟进。

  据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全面调研宏观形势,各司局分到相应任务,按职能分工,分别写出形势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按规划,五月下旬汇总到国家发改委综合司,为下一步宏调作参考。

  另据悉,国家发改委也正进行着一系列人事调整,而任命目标也锁定在如何提高宏调能力上。

  作为刺激内需增长的基础性措施,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初步拟定,待进一步修订后,上报国务院。

  发改委要给出三个命题的答案

  随着4月宏观数据陆续亮相,有关中国经济是否企稳的争论近期仍然激烈,但趋向一致的判读是,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已显现。然而,如何启动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和消费,成为下一步摆在宏调部门的命题。

  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全力研究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就如何扩大外贸出口、促进区域发展、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等进行全面调研与深入分析。

  “大约十几司局都在忙这事。”一位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上述领域的相关职能司局已分别领到任务,包括政策建议在内的分析报告,按要求将在五月底汇交综合司,该司分析整理综合后形成总体分析报告,为下一轮宏调提供参考。

  尽管所要分析和调研的内容包含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但从长期体制机制改革看,国家发改委要给出三个命题的答案。

  首先,如何实现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预期,成为4万亿投资落子后,宏调部门需要回答的问题。

  “政府投资拉动短期看可以解决内需不足,但长期看出现结构性偏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本报记者分析,政府投资如果过多锁定在生产领域,会带来产能过剩,扩大了供给矛盾。同时,可能导致对社会资本的“挤出效应”。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王虎也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压力是产能过剩。“2季度的经济回升主要得益于投资,消费仍处下滑通道,这些对于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都没有帮助。”王虎对本报记者说。

  针对此,国家发改委此次调研与分析当前宏观形势的部署中,专门有此相关话题集中调研,并会拿出相应对策,即怎样发挥社会资本的投资拉动作用。

  与此同时,如何促进消费,成为下一步宏调的关键点。

  “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复苏前景及可持续性不容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对记者分析,从一季度看,尽管消费、投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政策效应的反映,如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家电下乡等,“市场主导的内需扩张缺乏有力支撑”。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为此,“改善消费环境”是当前国家发改委调研和撰写分析政策建议报告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除此外,发改委意图把应对当前宏观形势、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举措,再次锁定在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上。

  “市场驱动的投资和消费的扩张,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构调整的推进。”余斌称。

  王虎建议,可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减税、调整消费信贷政策等方式来增加消费支出,加速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医疗保险改革等涉及全方位的长期性调整政策。

  事实上,多数学者把收入分配改革的意义,纳入宏观经济视角。即扩大居民消费,就需要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同时,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预期。

  据悉,作为刺激内需增长的基础性措施,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初步拟定,有望今年出台。

  新趋势:

  发改委补选官员侧重地方经验

  作为最重要的宏调部门,提高宏调能力一直是国家发改委的目标。其中,人事调整也不例外。

  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茅离任后留下的“空缺”,将可能从地方省份上调。

  “今后副主任级别的官员很大可能是从地方调。”上述权威人士透露,“有地方从政经验的官员,更熟悉地方情况,有利于宏调。”

  已经公布的是,一名来自地方的官员,日前也加入了国家发改委系统。即原海南省委组织部长刘琦,已于今年2月份接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一职。

  刘琦曾担任原国家计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于1998年5月调任海南,先后担任海南省发展计划厅厅长、海南省副省长等职务。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一些现任官员也将赶赴地方就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