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力数据波动表明中国经济复苏之路不会平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20:13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林建杨、黄歆

  “中国民营企业之都”温州,诚达皮带公司管理人之一王文绪欣慰之余有点惊讶:短短数月内公司似乎已经扛过金融危机。

  诚达有员工约650人,主要生产皮带,80%产品出口欧美。去年年末,由于海外需求锐减,诚达与温州其他近30万个中小企业一样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面临生产危机。

  “四条生产线只有两条在运转,订单减少超过40%,每月生产60万条皮带,而且每出口一条就要损失两美元。”他说。

  但今年春节过后,诚达的海外订单猛增,四条生产线几乎满负荷生产,公司也扭亏为盈。生产的恢复意味着用电量逐步上升。

  王文绪告诉新华社记者,二月份和三月份公司平均每月生产皮带135万条,用电近7万千瓦时,比去年年末低谷时多了4万多千瓦时。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诚达高峰期时月产皮带150多万条,用电8万千瓦时以上。

  当大量像诚达这样的企业逐步复产,中国用电量自2月份以来开始逐步增加,并被许多官员和经济学者视为经济回暖的重要迹象之一。

  由于中国74%的用电为工业用电,而且包括钢铁、冶金采矿等高耗电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很多学者认为用电量能够准确反映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用电量由此成为很多学者密切关注的先行指标、“晴雨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本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用电量为28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约2%,但与今年2月份的2455亿千瓦时相比猛增15%。

  今年一季度,中国用电量约781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2%。这个降速略低于头两个月5.22%的同比下降速度,表明用电量的下降幅度在收窄。

  中电联的数据表明,去年10月,中国的月度用电量首度出现同比下降。当月全国用电26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

  随后两个月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中国用电量的下降幅度明显扩大。11月,全国用电25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6%;12月用电量为27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93%。

  北京华融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王泽军认为,2月份和3月份全国用电量降幅收窄与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的一些项目陆续开工有关,也与此前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有关,比如提高出口退税率。

  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已累计6次提高数千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就皮带而言,出口退税率已经由此前的5%提高至14%。

  王文绪说,退税率提高一方面帮助诚达作小幅降价,吸引顾客,另一方面直接提升公司的利润率。他还透露,订单增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不少浙江和广东的小型皮带公司破产后,海外订单聚集到像诚达这样相对大的企业。

  王泽军表示,月度用电量环比上升,以及工业产值上升、股市上涨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都是经济回暖的迹象。

  本月16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为近10年最低的季度增幅。但政府官员仍然表示,此前推出的刺激政策已经见效,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不过王泽军认为,除非钢铁、采矿等高耗电产业的用电量止跌回升,未来数月中国的电力数据还会出现波动,而经济复苏也不会一帆风顺。他说,3月下旬和4月上旬全国发电量掉头向下表明电力数据的恢复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的统调数据显示,3月下旬全国发电量同比下降约2%,但3月上旬的发电量则同比增长1%以上。进入4月上旬,全国发电量同比降幅扩大为3.5%。

  数据显示,发电量同比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广东、广西等南方电网区域的发电量下降幅度扩大。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广东省的经济规模和外贸居全国之首,广东发电量下降对广东以及全国经济的复苏显然不是好消息。

  王泽军表示,中国经济是否真正回暖尚待观察,而第二季度末可能是作出判断的更好时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也表示,判断可持续的反弹,现在还为时过早。他说,不少浙江的中小企业仍然困难重重,而只有中小企业展开新投资,中国经济才实现真正回暖。

  汤敏认为,一季度中国经济确实有回暖的迹象,代表着大量新增贷款和政府强有力刺激政策的一些反映。但在第二第三季度,资金投入不可能维持这一水平,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外需依然疲软。

  即便是似乎感觉已经扛过金融危机的王文绪,也对公司的生意和经济回暖的前景心存疑虑。“4月份应该也不错,但往后我就不太确定了。至于中国宏观经济是否回暖,需要看第二季度的表现,另外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他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