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赴美购房团为啥零成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00:06  中国经济周刊

  肖宾

  引发各界高度关注的国内赴美购房团前几天回来了,不过让看客们失望了,这些引起中美媒体疯狂关注的中国内地大款们,一套房子都没买,就回来了。

  与该购房团引起的关注度相比,零成交的结果实在反差巨大。回想该团首发仪式上,那是何等热闹。来自全世界各国知名媒体的记者相继提问,其中一名美国记者直接质疑主办方:“带中国人去美国抄底购房,有没有考虑过美国人的感受?”据说主办方随后慷慨陈词,直言提问者这种“愤青”行为,阻挡不了中美两国购房者的友谊。

  等购房团到了美国,更是各界迎来送往,媒体高度追捧,照理说,那边“待月西厢下”,这边“疑是玉人来”,一拍即合才是,可等到购房团班师回朝之时,一盘点才看出来,竟然是零成交,购房团一套房子都没买。如此热闹的事件,怎落得冷清收场?

  据报道,之所以没买,是价格没谈拢。按美国人的说法,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房价跌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等中国购房团过去一看,哦,也就跌了15%左右,有的地段是跌的多了点,20%到30%左右,可这些地段大多远离市中心、可谓地广人稀的所在,投资价值稀缺。

  先不说地段问题,单看跌幅,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楼市房价打对折、跌七成的房子到处都是,那才叫下跌。15%?这就10年最低啊?这不蒙人嘛。放在中国楼市,购房人够实力、够口才、够时间的话,在去年的市道下,跟开发商砍价都能砍出个8折来,如果团购,或许还能拿到更低的折扣,而且这是立刻可以变现的,低价团购,然后市场价格出手,利润转手就可拿到。

  美国楼市尽管出现了回调,价格有所回落了,按人家的说法10年新低了,可问题是,现在买进去后,如果是用来投资的话,那得等到市场走好了才能有所获益,才能出手,从美国楼市捞钱,可没国内这样方便。一对比,15%的降幅,还没有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折腾的利润空间大呢,而且在时间上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于是购房团“铩羽而归”。

  如此收场,只能埋怨此次交往前,互相了解不够,只凭第一印象就想长久,但真一深入,才发现“你的柔情我一点没懂”。美国楼市很成熟,多年来房价一直平稳,能掉15%,已经是创多年纪录了,也许还真是10年最低点,不是人蒙咱,是咱玩惯了刺激的“过山车”,看不上这点幅度了。

  中国这边厢的楼市、股市波动幅度都是比较大的。比如股市,从6000点回落到1600点左右,跌幅约70%,时间不过只用了一年左右,美国股市就算是遭遇了金融危机的直线冲击,其在同样的时间段内,股市的跌幅虽然巨大,也远比中国股市为轻,个股下跌的惨烈程度或许比中国严重,但大盘整体的跌幅则要和缓、平稳一些。楼市也是一样,美国楼市涉及面积广阔,各种类型的房屋千差万别,经过了百年熏陶,150年时间的二手房和刚刚竣工的新房,在市场上同步竞争销售,楼市的总体存量巨大,整体价格的波动幅度相比中国也是非常缓和的,有比较极端的数据显示,美国一些个别城市,房价几十年如一日,只存在轻微波动,其局部人口总量均衡,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跟中国的国情相去太远了。由此事例,可见中美楼市其实完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购房团没必要自做多情,把媚眼抛给彼岸,你气血方刚,人家那都百年市场了,如为激情炒做而去,那真是不匹配。

  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言,“彼岸的柔情”却真让人向往,什么时候中国楼市才能告别大起大落,告别那疯狂的炒做和噱头呢?什么时候才能十几年维持平稳波动,别三月不看楼市就吓一大跳呢?对广大群体来说,一个平稳的楼市才是幸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