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增1.89万亿,票据融资占比大幅下降,M2增速高达25.51%;一季度新增信贷已达4.58万亿
本报记者 苗燕 李丹丹
央行上周六公布的3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新增信贷1.89万亿元、贷款增速达到29.78%,M2增速高达25.51%。尽管数据远超市场预期,但这却为中国经济由下滑转向回暖,再添加了一个数字证明。
据记者统计,截至1季度末,人民币新增信贷已达到4.58万亿,逼近去年全年的增加额。其中,不仅3月份的单月新增信贷再创历史新高,M2增速也破了历史记录。业内人士预计,4月份,5万亿的底线将被毫无悬念地轻松突破。
一季度新增信贷的“井喷”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央行可能收缩流动性的忧虑。对此,央行纪委书记王洪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一直持续,不会改变。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更是明确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要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事实上,3月份的信贷数据也显示,贷款结构有所改善,票据融资占比大幅下降。
3月份,企业新增贷款约为1.63万亿元,其中,企业短期新增贷款较上月增加了3146亿元至47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上升至25%,较上月占比上升了10.21个百分点;票据融资较上月下降了1179亿元至3691亿元,占比下降至19.53%,较上月占比下降了25.97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比继续上升至41.76%。此外,居民贷款较前两月有较大幅度提升。居民当月新增贷款约2570亿元,其中短期1423亿元,中长期114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说,短期贷款的增加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陆续得到满足;中长期贷款占企业新增贷款的近5成,说明贷款仍然是更多地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的高速增长,属于逆周期调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响应,也是对上一次流动性压抑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