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24检查组调研新增投资 多部委深入地方摸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5日 04:00  新快网-新快报

  此轮大规模密集调研活动将为下一阶段宏调提供重要依据

  新快报讯  消息人士透露,全国两会后,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中央部委纷纷成立调研组奔赴地方,检查中央系列经济提振措施落实情况。本周初,中央再派24个检查组赴各地,对今年新增中央投资进行全程跟踪。财经人士分析,此轮大规模密集调研活动,将为下阶段中央应对金融海啸的宏调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据了解,自本周开始的这一轮检查为期一个月,24个检查组采取驻地检查和巡回检查两种方式,对投资量大、投资项目多的省市,采取巡回检查方式,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将作为检查重点。

  部委派员深入地方摸底

  从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已派出第一轮24个中央检查组,检查地方落实4万亿元投资的情况。

  据报道,第一轮检查中,没有发现将新增中央投资用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及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等严重违反规定的情况,也没有发现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挤占等违纪违法行为。但一些地方存在前期准备不足、申报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擅自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等问题。

  据了解,自3月下旬以来,中央宏观调控的主要部委都加入了调研行列。这些部门分别派出由正副部长或主管司局长带队的调研组,深入地方展开多个领域的调研。其中国家发改委、统计局、人民银行重点是摸底地方的整体经济形势、政策落实及企业运营情况,商务部侧重调研流通外贸领域,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则考察房地产市场,人保部则重点关注就业情况。

  自去年第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全面显现之后,中央快速做出反应,提出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应对方案,并在全国两会前夕陆续落实。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种种政策。分析家认为,中央各部委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落实政策,跟踪新动向。

  分析保增长措施成效

  经济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时间窗口。历史经验表明,从政策出台,传递到制造业,拉动需求增长,扩大产能,乃至最终实现投资增长,大约需要3个至6个月时间。而现在距离去年11月中央宣布4万亿元投资计划已3月有余,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开始显露效果。这一轮大规模调研正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背景下展开的。

  他们强调,虽然国际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但国内市场信心正在明显复苏,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初步显现积极效果。今年春节过后,内地资本市场率先出现活跃迹象,政府投资的扩大使一季度企业库存开始减少,钢材、铜等生产数据价格略有上升,居民消费保持正常增长,尤其是用电量的快速回升令人振奋,但这种增长是震荡性回升还是触底回升,迹象仍不明朗。中央将通过调研对经济复苏的势头进行摸底,进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据香港《文汇报》)

  中央部委调研九大重点

  1。中央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成效,对下一步特别是上半年经济走势的判断,并听取地方政府、企业对下一步中央宏观调控的建议;

  2。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3。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4。房地产市场情况;

  5。外贸进出口形势;

  6。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7。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8。当前就业的总体形势;

  9。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商务部官员访各地考察地方流通消费

  新快报讯  全国两会后,中国商务部几位副部级官员随即出京调研,重点考察地方流通、“家电下乡”进展等情况,以期启动农村市场、搞活流通、促进消费。

  3月底,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队赴贵州贵阳、遵义等地调研,专门考察了当地的“家电下乡”专卖店、“万村千乡”农家店、农贸市场以及再生资源回收试点等项目。陈德铭还与瓮福集团、詹阳动力重工、贵阳海信电子等贵州企业进行座谈。他表示,商务部将帮助贵州进一步发展流通业和商贸服务业,加快“万村千乡”农家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和“农超对接”。此外,主管内贸工作的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近日先后在江苏、黑龙江等地调研,考察当地部分商贸流通企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