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光平 张朝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高于上月3.4个百分点。该指数从2008年12月起连续4个月回升,今年3月上升到标志经济收缩与扩张的临界点50%的上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日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回暖。
PMI指数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数之一。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调查的PMI指数的样本为730个左右,覆盖31个省份30个制造业行业。
与2月相比,在3月PMI指数体系中,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1.0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各项指数均上升,升幅大多在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升势显著,升幅超过4个百分点。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认为,3月PMI数据表明我国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企业生产逐步恢复,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底部趋稳回升态势。
但与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次公布的数据不同,里昂证券此前公布的3月PMI为44.8,比2月略为下降。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两者数据不同主要缘于取样差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样本中大企业偏多。此外,两者数据差异说明一季度大企业、大项目更多受益于信贷“井喷”,经济活跃程度首先从大企业活动反映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3月份PMI指数在连续6个月低于50%以后,首次超过50%,特别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上,预示着经济增长将呈现由低转高变化。PMI指数已连续4个月提高,与经济运行情况对比表现了超前变化的特点。
刘煜辉认为,虽然3月以来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企业去库存过程基本结束,但由于大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差异,还不能从PMI断定经济明显趋于活跃。从GDP环比看,今年一季度要高于去年四季度,今年二季度要比一季度高,GDP处于环比上升阶段。
数据显示,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5%,虽比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低位。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进出口形势并没有好转。2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幅仍低于预期,发电量仍在下降,商品零售额仍然较低。总体上看,不能因PMI回升而判断经济已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