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左晓蕾张礼卿聊G20峰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11:44  新浪财经

  4月2日,新浪财经特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分析G20会议的主要议题、中国声音、面临的主要分歧和共识、结果预测。

图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左)与主持人乔旎(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图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左)与主持人乔旎(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乔旎:亲爱的新浪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浪《财经会客厅》,我是主持人乔旎。在今天下午G20伦敦峰会就要召开了,我们今天就请到两位专家位我们解读一下G20峰会的情况,我们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欢迎您的到来。

  张礼卿:网友朋友们好。

  主持人乔旎

  另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老师,左老师,欢迎您的到来。

  左晓蕾:大家好。

  主持人乔旎:我想问一下两位,我们这次伦敦峰会,我们知道目前来说有五个主要任务,一个是使世界金融市场重新恢复信心;另外是避免保护主义;还有帮助不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机制,加强和改革金融市场的监管。我们来挨个儿分析一下这五个重要任务。

  首先想问一下两位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一次伦敦峰会的?左老师先来。

  左晓蕾:我觉得伦敦峰会首先是一个新的国际合作的机制,一个平台。以前国际事务,特别是制定国际游戏规则,国际秩序或者经济格局的这种把握都是由G8、G7这样的发达国家制定机制来解决。但是这次危机,特别是这么多年国际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个危机使全世界发现光是G7、G8可能主导不了这样一个局面,应该有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来参与。

  这个机制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东西,这个机制诞生在危机中间,所以我觉得这个峰会首先要考虑的可能是短期的应对危机的问题,所以这次峰会,今天早上宣布他们的主题是“稳定、发展和就业问题”,所以显然它还是聚焦在这种短期的问题上。当然,因为它作为一个国际合作的新机制,它一定要考虑一些长期的问题,一定要改变过去带来危机或者是全世界都受到影响的一些不合理的国际监管、国际机构和国际金融格局,一定会带来一些变化。

  主持人乔旎:就是有一个短期目标和一种长期性在里边。

  左晓蕾:一定会的。

  主持人乔旎:那张老师怎么看?

  张礼卿:我非常同意左老师的介绍。其实G20框架存在已经有一些年了,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但是前些年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因为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之前他们在讨论重大国际事务的时候,他们希望就这么七、八个国家说了算,他们把新兴市场国家的存在完全忽略了。

  这次金融危机,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非常的出乎人们意料,所以在这次危机中间他们希望更多的国家卷入一起来讨论。特别是这次危机有一个背景,就是全球经济失衡,当然很难说全球经济失衡就是这次危机的原因,但是确实是一个背景。在这个背景中间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它有大量的外汇资源顺差,形成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个储备在这次危机的解决过程中间可能会,至少发达国家希望它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想G20峰会其实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我想这是一个新的现象。

  另外关于这次会议的讨论重点,刚才左老师说了,我非常同意。其实目前在危机过程中间有很多短期的稳定问题,同时也有一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讨论。这次危机我猜想各方的兴趣点会有所不同,你像美国它可能更多的关注短期的危机救援问题,动员各国跟它一起来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因为光它自己扩张现在看起来不行,所以它希望世界各国跟它一起来创造这种需求。法国和中国在愿意跟它合作的同时也希望改变现在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包括货币秩序和金融监管秩序。

  主持人乔旎:刚才两位老师都提到了短期目标是稳定、发展和就业。那目前来说可能大家都关注到其中一个就业问题,因为民生是一个基本,就业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生活解决了以后才可能更好地搞好经济。我想听一下两位老师是怎么关注就业问题的?

  左晓蕾:就业问题他是把它提出来,实际上怎么解决并不是集团体能够解决的,大家要达成这个共识,经济要恢复,就业是关心弱势群体,关心低收入的状况,也是从全球经济稳定的角度。实际上应该这么说,所有参与的集团体政府应该说是带着自己的利益来的,带着自己的方案,也带着自己的利益,这个无可厚非,任何一个国际平台上以国家、以政府代表出现的,代表国家利益的,这点我觉得也无可厚非。

  刚才张老师也提到所有的国家站在他自己利益的角度,他的诉求是不太一样的,他的利益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各自想在集团体上进行讨论,形成一些共识或者形成一些决议,这是有分歧的。美国他是希望大家都配合他的这种财政赤字的扩张来刺激经济的力度,因为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如果全球各方面的力度不够的话,他这边可能很难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从欧洲来说,因为它有一个欧元稳定的问题,所以它有一个非常大的硬约束,就是各个国家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它GDP的3%,所以如果让它无限的扩大财政赤字,去加大刺激的力度,这样可能危及整个欧元区的经济稳定和欧元的稳定。所以他不是有非常大的兴趣不断的加大财政刺激的力度。

  其他的国家像东道主国,在这个问题上他是跟美国站在一起的,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更注重的是什么?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因为这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如果有重创的话,它就是因为全球市场的萎缩,全球经济的衰退带来对他们经济增长上的一个巨大的影响。

  所以各自有不同的诉求,我想最后应该达成一种相互的妥协,在短期问题上达成一种相互的妥协,我想经济刺激方案这个问题应该先形成一个共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以稳定市场、恢复经济增长为最重要的以最大的力度做好这件事情。但是具体的刺激方案相信还是应该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包括就业,包括你的刺激方案是多大的规模,包括这个刺激方案应该怎么样支出,应该怎么样去运作,去操作,我相信这还是应该根据各个国家的情况来决定,而不是在一个全球化的平台上差异性非常大的这些经济发展主体所能够达成一个一致的东西的。

  但是在反对贸易保护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全球一定要达成一个相应的有一点约束力的东西,否则的话我觉得全球经济很难复苏。因为这么多年的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如果说全球经济有了大幅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化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当然这里要严格区别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所以如果你现在在危机的时候,像30年代大萧条的时候,为什么它有10年的衰退?跟当时各个国家,特别是当时的美国政府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有非常大的关系,使全球的贸易萎缩了两倍以上,使得这个箫条越来越严重。

  这次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所以基本上全世界都在反对,关于集团体这个会上也是一样的,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我相信是有它的道理的。

  主持人乔旎:现在已经有17个国家提出了贸易限制措施,那您觉得怎么样才能使这个贸易保护主义不沦为空谈?

  左晓蕾:所以寄希望于集团体能够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果各个国家都直接或变相的实施了这个东西的话,说实在的,最后就像博弈论中间的,大家都认为自己这个东西对自己是有利的,但是最后这个结果实际上可能对大家都不利。要把这个道理是不是能够跟各国的政府政要们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想他们都是懂的,但是他们在危机的时候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且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经济学上叫做“合成谬误”的一个道理,一个结论。所以希望大家反复呼吁,能够在这里达成某种共识,或者有一点约束性的措施。但是我觉得比较困难。

  主持人乔旎:因为毕竟每个国家都抱着自己的利益,有这个利益在里头。那张老师怎么看?

  张礼卿:我觉得现在应该是考验各国政要智慧和能力的时候了,贸易保护主义在危机时期是非常容易出现的,需要对这些各国政要们,特别是欧美这些政要们一定要清楚,如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如果说一些国家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国家来报复,所以这个仗只会越打越厉害。今年1月份美国参众两院都通过了一个法案,他们主张在美国扩张财政政策框架下面的政府采购首先要购买美国货物,就在两天之后我发现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智库,就是皮特森研究院,原来叫国际经济研究所,他们提出一个分析,就是说其实美国的这些政策对缓解美国的就业压力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他说对钢铁业的保护可能只能创造一千个就业职位。同时他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就是美国的声誉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所以他们是非常反对这种做法的。

  其实在美国国内或者在欧洲,我想都有很多明白人,现在最重要的是这些政要们不要被少数的利益集团所左右,要顾大局,用我们的话来说要顾大局,顾长远,如果说因为某些利益集团的支配左右,而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那我想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觉得从发展中国家或者从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况来看,这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其实我们在去年峰会之前,亚洲有十几个经济学家就提出过一个倡议,在那次会议之前,11月份那次峰会提的建议,就是呼吁各国要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包括要稳定汇率,我想这些都是非常可取的。现在的情况通过这次G20峰会,大家应该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应该通过更多其它的渠道来解决危机问题,不要通过贸易保护主义。

  主持人乔旎:贸易保护主义也是这一次G20峰会上的一个主要的看点,其实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一次会议上真正达成一个共识。现在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次G20会议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美国和以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两大阵营的一个对垒,我想问一下两位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是这两个国家的事情?

  左晓蕾:没有,我觉得不是。集团体是集团体,是20国,我觉得是这样子,当然这两个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最大,美国的经济在规模上最大,中国从人口上来说绝对是最大,当然从经济规模今年的增长来说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规模也达到全世界第三的水平,所以因为它大,很多人当然就比较关注。但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各种力量,从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它也是蛮大的,它肯定超过日本。所以应该说都有责任和都有影响,所以我觉得还是一个全球的平台,特别是中国自己,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你要承担你应该承担的责任。我非常同意温家宝总理在一些国际论坛上说的,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特别是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可能是对全球经济稳定最大的贡献。因为你大嘛,如果你动荡肯定是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你稳定,你不是说你就是定海神针,但一定是减少全球震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各个国家都应该持这样的态度,可能是对全球经济稳定,而且也只有你自己能做好,因为你的那些政策和你的那些措施都是针对你国内自己的事情做的,你说美国,美国现在呼吁全球加大力度,其实我觉得要从稳定的角度来说,美国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全球经济的稳定最重要的关键点应该就在美国政府,应该迅速地稳定它的金融市场。我觉得这一点是最应该值得关注的事情。

  实际上全球的金融危机来自于华尔街,金融市场这个环节,金融海啸,十级地震,都不过分,它震动了全球。所以一直到现在为止它因为大规模的坏账,大规模的刺激抵押贷款的衍生产品,如果不把它这个问题处理掉金融市场还会震荡,不是第二次海啸的问题,可能第三次、第四次海啸的问题,而且像美国政府目前处理这个问题的态度是等到它这个定时炸弹炸了以后去救它,我觉得这种思路就不利于迅速的稳定市场。大家都说金融海啸没有见底,金融市场没有稳定,我认为没有见底这个判断是对的,但是底是看得很清楚的,就是你要把那些垃圾一次性的处理掉,把这个定时炸弹一次性的清理掉,你不能等到它一次一次的爆炸,然后你再去一次一次的救助,这样会带来延缓稳定的时间,让它更进一步地恶化和蔓延,带来全球更大的不稳定,所以这对恢复经济是极不利的。

  所以美国政府我觉得他更应该把自己这个事情做好,只有他迅速地处理这个问题,让金融市场稳定下来,恢复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是恢复它的功能,这个东西就像凯恩斯的话,叫做经济的交流发电机,你要送电的,你交流发电机出问题了,你停止了,人的心脏不送血液了,那人哪儿来的活力?所以说我觉得如果说稳定是当前主要话题的话,如果说怎么样能够各个国家携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首当其冲的是应该美国政府尽快的稳定他的金融市场,这应该是当前的最重要、最关键。

  张礼卿:对,我非常同意左老师的分析。美国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金融市场稳定的问题,金融市场稳定从短期来看实际就是要注入更多流动性,要注销一些呆帐。就像当年中国处理不良资产一样,要把那些呆帐、坏账注销掉,剥离掉,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把它处理掉,这样的话它这个银行体系可以轻装上阵。

  但是我想需要强调的是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来讲,不能仅仅只限于短期的一些处理,应该致力于长期的,所谓长期的就是重新定规矩,要把金融监管的框架重新修理一下,原来金融监管框架是非常有问题的,它覆盖面很窄,对很多金融衍生产品没有覆盖进去,对对冲基金业没有覆盖进去,他们是监管不当的地方。而这次危机之所以出问题,恰恰主要是在于没有监管到一些地方。所以加强监管,重新完善、改革现有的监管框架,加强对会计公司、对评级公司,还有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等等各方面的监管和完善,这点非常重要。这些方面的改进完善应该可以保证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点美国人意识到了,但是并没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到,他们现在更关注的是短期问题,所以很可能他们带到G20峰会上主要的议案也还是要解决短期问题,要解决短期的经济衰退,解决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不足问题,等等。我不知道他会不会也带一些完善监管框架结构的东西去,好像前两天他们财政部长宣布了一个完善金融体系框架的建议。

  左晓蕾:这个东西是这样子的,它这个金融峰会应该来说也关注第二个问题,就是金融秩序的问题,但是这里头也有非常大的分歧。美国人专门有一个班子在制定,我们前不久开了一个会,全球连线的一个视频会,它那个监管班子制定了一整套的监管方案,但是要注意,他跟中国,跟法国,跟欧盟提出的监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是不一样的。美国人一直都主张监管是各自为政的,是以自己的国家,他自己的方案加强对衍生产品的监管,衍生产品以前都是场外市场,现在建立中央交易平台让它公开、透明,对冲基金可能需要注册,以前不需要注册,直接备案,还有很多评级机构,或者是等等,包括公允价值的评判等等,他通通加强监管,但是注意到都是他自己管自己。法国、欧盟包括中国提出的是国际金融秩序的改变,要进行全球金融资本流动性的监管。

  这两个概念很不一样,这个争论也不是今天产生的,几年前因为对冲基金横冲直撞,带来一些泡沫,当时在国际监管会议上德国和法国就提出来要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当时的美国财长和英国坚决反对,而且他们不但反对这个,美国还推动放松安南破产以后所制定的那个监管,所以这里头也是各自的利益,因为加强全球监管,监管谁?因为美国最大的金融跨国公司都是他的,他的跨国公司推动的金融资本的全球泛滥,你对他监管就等于约束他。但是从发展中国家,包括欧洲这些国家,因为这是受害者,这个金融危机就是金融资本的流动,金融资本在这里非常值得注意,不能偷换概念,直接投资资本和金融资本是两个不同的属性。直接投资资本是已经有国际贸易的理论证明过,它是能够带来特别是资本流入国,发展中国家,带来它的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因为他跑到那里去建个厂,输入一些设备,跟你的劳动力结合起来,提高你的劳动生产率,创造财富,创造经济增长,这个是被国际贸易的理论证明过的;但是金融资本它的属性不一样,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他去了以后不是给你创造财富,是给你创造泡沫,他是不是真正的最大化资本的效率,资本的含义不一样,定义不一样,它的范畴是很不一样的。

  这次次贷危机某种意义上,至少在某些环节上就是以金融资本制造出来的,对于这些受到无妄之灾的这些国家当然他有利益,他要主张加强金融资本的全球监管。在这个意义上就有非常大的分歧,非常实质性的分歧,所以现在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要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如果仅仅只是话语权的增长,我相信这是大家的共识,像中国,像亚洲一些国家有很多的外汇储备的国家,甚至有的发达国家我觉得很没有道理,提出来中国要捐款。我觉得没有道理,这是人家八亿衬衫换一架飞机带来的财富,你要人家这么大规模的捐款什么道理都说不过,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所以王岐山副总理提出来发债,这个东西我觉得是可操作的,你增加你的话语权,首先增加你资本的投入,所以这一点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在他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或者是他是不是能够应该赋予他监督全球金融资本流动的权限,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会发生很大的争议。

  主持人乔旎:我发现其实在这中间都是利益在作为一个主要的作用。

  左晓蕾:这个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每个国家的政府不代表自己国家的利益,那老百姓把你赶下去。就包括中国政府,他们老在说为什么中国政府这次这么高调?我觉得首先国外的政府一直都很高调,美国的财长还没有上任就开始直接公开批评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也应该高调,回应一下嘛,对等嘛。另外一个,现在政府确实是在老百姓中的压力很大,如果你不能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话,这个利益可能跟别的国家是冲突的,但是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你政府是代表你自己国家的利益,但是最后当然在国际社会上是这样,你代表自己的利益,最后达成的妥协一定是这样子的,你不能伤害别人的利益,一定是从这样的角度去达成妥协。如果你的利益从你国家的角度来说是无可厚非,没有争议的,但是如果最后要形成一个国际上的约束机制的话,或者是一个共同共识的话,一定是你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不能伤害别的国家利益,这是一个原则,这一定是国际合作机制中间的一个原则,如果你代表你的利益,伤害了别人的利益,我觉得那是很不公平的,也是不可以的。如果你不代表你自己的利益,你整个放弃你自己的利益,那我觉得老百姓都跟你过不去,都不可以的。

  主持人乔旎:您刚才也提到中国也是高调回应,我们发现中央央行行长周小川之前也说到了超储权问题,二位怎么看?

  张礼卿:我觉得这个中国一定要说,不一定会成为很主要的议题。因为现在的全球金融体系包括货币体系其实存在很大问题,实际上现在这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储备体系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一方面美国必须不断地扩大它的赤字,向全世界输送美元,同时他要保持美元币值的稳定,这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这就是我们经济学上几十年前有个美国经济学家所发现的这种现象,叫特里芬难题。1973年以后美元的力量这种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其实仍然是主导的,美元在整个储备体系中间比重现在可能仍然是在60%左右,所以这样一种储备体系是有很大缺陷的。

  当然要改变这样一种框架可能还需要很长时期的努力,所以周小川行长提出这点,我想非常重要,他是从确保长期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这个角度提出来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它在近期内能不能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现在还很难说,甚至不一定会在G20峰会上被重点讨论。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中国在G20峰会之前在这个问题上表明我们的立场是非常必要的。其实一个是在G20峰会前,中国要对国际货币体系问题有一个表态,另外也释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说中国现在对美元的前景开始担忧,非常担忧,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美国决定联储购买三千亿美国国债,这个意味着美国的美元前景越来越令人担忧,所以也可以看成是我们警告一下美国,你不要乱来,你为了你解决你国内的问题你开始开动印钞机,你把后果转嫁到别的国家去,警告他你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你现在这种格局是历史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负责任,你不能说我有这个权利印钞票,我可以不顾美元的地位,放松约束。

  其实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在这种框架之下没有受到任何约束,这一点是非常糟糕的,非常危险的。所以我想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把像美国这样一种能够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至少主要货币币值前景的这样一些国家,应该对自己的宏观经济上有所约束。其实这次危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方面的疏漏,另外一方面就是宏观经济的疏漏。现在如果说搞不好就会重复这个过程,现在弗兰克如果说对自己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没有任何约束的话,他自己不约束,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不约束的话,最后结果就是重蹈这个过程,这次危机渡过了,但是十年以后再一次爆发,就是这样。

  所以我想周小川行长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无论是长期来讲还是短期来讲都有着重要意义。

  主持人乔旎:那左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左晓蕾:本人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个,至少是最早的提出它有问题的。2005年当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是因为人民币低估了,它是因为大量的外汇积累,一看你有这么多的贸易顺差,就低估了,这是非常似是而非的,从外部不平衡来看待这个汇率的问题。我当时说了,中国的外汇积累因为当时不是完全贸易顺差,特别是2004年开始外汇储备大幅度以千亿的水平开始增加的时候,当时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人民币,当时全球的石油价格、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原因是什么呢?包括美国的房地产膨胀也是2004年开始,就是2001年美国为了拯救9.11以后的经济低迷,格林斯潘几十次的降低利率,而且把1%的低利率保持了两年之久,就发了很多钱,然后全球流动性过剩,而且金融资本全球无孔不入,全球泛滥。所以我当时说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跟美国人发钱有关系,跟美国制造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有关系,我们快速的外汇积累,我们结汇,然后发出了很多钱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我当时说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也是输入型的,包括后来的通胀,三年以后导致中国的通胀,跟这个完全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因为没有把这个结合起来,老说我们通胀是结构性的,当然也有结构性的问题,但是跟这个货币过量是非常有关系的。

  周小川提出这个事情,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也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我们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问题都跟美元本位,我叫它美元本位,跟这个体系有绝对的巨大的关系,它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美元本位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作为发钱来说,它是一个准国际中央银行,但是他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因为它是一个主权货币,它的中央银行是维护它自己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主体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他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是根据美国的经济情况变化而制定政策的。这就是我们通常大家很习惯于说的,美国人生了病,全世界人吃药,但是全世界人吃药,人家病的跟你不一样,往往你就吃错了药,吃错了药以后轻则如果你抵抗力强,你像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包括欧洲,你无非就是跟着大病一场,发展中国家就可能不是了,就可能要破产了,因为他不能发钱,他不能救自己,他就要死掉的。所以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中国虽然也是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在这一轮危机中间重创,应该说去年的经济下滑跟这个有非常大的关系,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认为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从它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的角度,还有从国际货币体系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走过了十几年历史,后来布雷顿森林取代了金本位,然后布雷顿森林又走到今天的美元本位的时候,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史,当时也是因为美国自己不能承受和黄金挂钩的这种义务,自己宣布解体,但是因为布雷顿森林解体只解体了美国和黄金的挂钩,但是各个国家的货币仍然在跟美元挂钩,它本来就是要变的,而且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的。

  三十几年来美元本位走过了三十几年历史,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应该变了,当然这次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全世界的切肤之痛,感觉到有变化的必要。所以虽然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美国从他的利益出发他也是不希望看到这种变化,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从这种受伤害很大的这些国家的利益角度,我觉得周小川行长提出这个东西非常的重要,它也预示着将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来要发生变化。

  主持人乔旎:非常感谢二位老师的讲解,还是归结到一句,一切以利益为第一,但是一定要以不伤害别人的利益为第一位。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解读,时间有限,节目只能到这儿结束了,但是我们今天下午还会再对G20峰会进行深刻的解读,有一些网友提问我们会选择在下午来回答,下午的直播时间是17点,希望大家继续关注。非常感谢网友们的参与,也感谢两位老师,再见。

  (本次访谈结束)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