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斌:这场危机是史无前例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 11:16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月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3月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上表示,与其说这场危机是“百年一遇”,不如说是“史无前例”,只有这样看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这场危机的实质,更有利于选择正确措施应对。

   夏斌说,在和以前危机的比较中可以发现:

   第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同样是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国家,1929年,美国的国家实力正处于繁荣、上升阶段。美国工业产值占全球产值高达48%,今天美国的国力在明显衰退,2007年工业产值才刚刚占全球的25%;从GDP的份额来看,2001年,美国占全球GDP的份额甚至高达32.8%,2007年已经下降到了25.5%。

   第二个不同点,美国经济不仅在总量上,而且在结构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私人制造业占GDP比例从战后27%下降到目前的11.7%,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从战后的9.9%上升到目前的20.4%。这说明这场危机是在实体经济明显萎缩、美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几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靠发钞票、发美元、扩张信用、提前消费支撑的。今天美国政府和居民已经负债累累,因此危机就不可能像1929年、1933年那样,简单靠美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恢复过去的繁荣。

   第三个不同,这场危机是信用膨胀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以前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很快通过美国进出口直接影响周边国家。这场危机的表现,从次贷危机、金融领域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传导,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第一波华尔街,第二波欧洲,第三波新兴国家。

   基于以上三点不同,夏斌认为,目前的危机绝对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的一场表现,也不是过去那种局部性的危机,而是对于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场大清算。现在,由于危机当中各个政府的强烈干预,衰退的时间可能会短一些,不到五年,但是危机结束以后的经济复苏也不会简单按照1929年大衰退过后的轨迹走。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