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争议迭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11:3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月金

  近期美联储公布了一个超过1万亿美元的购买机构债和其他债券的计划,向整个市场提供流动性,在这些计划出台后,美元和原油市场都做出了反应。在3月21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学术峰会上中外专家对美国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观点迥异。

   “有这个计划比没有强,但这个计划本身并不怎么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无奈地表示,很明显,这个政策出台晚了,而且救市资金太少,美国联邦各州的收入在下降,经济刺激计划的总体效果会因为各州的资金短缺而大打折扣。

   据悉,在美国许多媒体报道中充满对经济的愤怒意见。也许出于对新经济政策实施负面舆论影响的顾虑,科恩集团董事长威廉·科恩说,最终效果需要用事实来说明,对经济状况的愤怒意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奥巴马总统所采取的措施效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说:“以如日中天的美国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债券,加印美国钞票,用得来的现金注资于美国的金融机构,注资于金融市场,在这种运作下,美国的经济目前出现了一点点的复兴迹象。”

   “这场危机本质是资产负债表的危机,美国大量的金融机构、大量企业还有家庭的负债基本上没有问题,但他们的资产由于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而下降,资不抵债,资产远远低于负债,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金融机构不敢贷款。”基于此,李稻葵认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逻辑是非常清晰而且正确的,美国的金融问题也许会比很多人想象得要更早一点儿解决。

   但这一观点很快就遭质疑。“现在定论这场危机的影响力没有超过80年前的大萧条为时过早。上次的大萧条,1929年、1933年大萧条花了5年的时间,目前危机已经快两年了,但这个过程并没有结束,而且也不能简单地用GDP、银行倒闭数、失业率来比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

   夏斌认为,这场危机是实体经济明显萎缩,是美国在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情况下发生的,前几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靠发钞票、扩张信用、提前消费支撑的,而今天美国政府和居民已经负债累累,因此危机就不可能像1929年、1933年那样,简单靠美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恢复过去的繁荣。

   据统计,2001年,美国占全球GDP的份额甚至于高达32.8%,到2007年已下降到了25.5%。美国私人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例从战后27%下降到目前的11.7%,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从战后的9.9%上升到目前的20.4%。

   不仅如此,“负债被社会化了,收益都被私有化了,我们把钱用来救助那些病入膏肓的金融机构,投入了上千亿美元,但没什么效果,为花旗提供了救助计划,他们却给自己的高管发奖金,这种救助只能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斯蒂格利茨说。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则表示更深忧虑:联邦政府的负债率可能会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要高,有预测表明,每增长1美元的GDP,负债很可能会增加到67美分。这就导致政府必须要对银行及其他贷款方进行更多的抵押。而且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导致潜在的通货膨胀。此外,很多银行可能只被当做一种拥有数以万计美元的储备。这就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国群贷式资本主义,这对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将是一种长期的威胁。

   至于怎么解决美国金融危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别无它法,美国只有采取重组金融机构、改变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而夏斌认为,目前的危机绝对不是简单经济周期的表现,也不是过去那种局部性的危机,而是对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场矛盾的大清算,根源在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有问题。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