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家把脉危机中的金融机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11:3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丽娟

  探究这场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必逃不掉金融机构,那么金融家们齐聚一堂探讨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发展前景可谓最吸引眼球。

   3月21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花旗银行、中投公司、汇丰集团以及德意志银行的几位高管,他们都分别来自于在前30年、不同时期处于世界第一的金融机构,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及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各位高管都为金融机构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罗兹:金融领域已现保护主义倾向

   “这次泡沫主要是由于美联储扩张性造成的大量流动性,以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大量措施”,花旗银行董事长罗兹一上台,就将今天世界经济走向经济危机的原因鲜明地提了出来。

   罗兹认为,目前银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是过去半个世纪当中都没有出现过。而且不仅在贸易领域,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这种保护主义的倾向,有些国家为了帮助自己的银行采取了保护措施,这可能会造成新兴市场资金的短缺。而发达市场可能会从发展中或者是新兴市场中抽离资本,使它们缺少资金的支持,这样可能会使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对于如何应对金融体系出现的新问题,罗兹提出三点措施:第一,必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是各个体系规则和惯例;第二,应该评估监管的政策以及会计的准则来保证政策和会计准则不会造成过度的周期性倾向;第三,就是建立起有关的机构,完成监管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使命,来预防整个金融体系出现金融危机。

   楼继伟:金融发展十大趋势

   作为一位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负责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在发言中透露了其投资决策中对金融机构的两大顾虑:一是投资者和外部管理人利益分配的模式;二是金融产品同实体经济联系的方式以及因果关系。

   包括上述两点在内,楼继伟共总结了十条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一是经营模式回归传统;二是去杠杆化的压力促其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三是长期坚守一个资产配置的模式值得反思;四是调整投资者和外部管理人利益分配模式;五是加大金融产品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六是加大抵押品的作用;七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神话破灭;八是公允市价有待考量;九是保障社会安全网的可持续性;十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并且,“我个人甚至认为经济在L型的底部还会有多次震荡才能慢慢出来”,楼继伟对经济发展趋势做了如此判断。

   翁富泽:倡议建立B20帮助人们恢复信心

   汇丰中国总裁翁富泽的发言中有两个关键词:资本东移和恢复信心。

   他认为,当前的危机将加速资本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这种转移将对金融市场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亚洲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以及亚洲金融机构更具韧性是经济重心东移的两点原因。

   不过,翁富泽强调,“要真正实现经济复苏还需要一个因素,一个不容易量化但却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恢复信任”。

   汇丰集团倡议建立一个新的团体,来帮助回复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任。这个体系被翁富泽称为“20国企业论坛(B20)”。它将映照G20这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最具影响力的组织。

   B20将专注于3个目标:首先,以G20为主要载体,推动国际贸易,经济稳定和全球合作;其次,提高认识,达到经济平衡,特别要认识到长期赤字的国家必须要鼓励国民多储蓄少消费,而长期盈余国家则鼓励消费;最后,要推动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简单性,确保我们的全球会计准则和法规清楚明白,并且能够让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放心。

   克哈维萨:金融市场变化的四方向

   德意志银行副董事长凯欧·克哈维萨谈了金融市场变化的四个方向。

   第一点,重整商务模式。独立投行的商业模式已经消失了,今后的方向是发展一些小型的、允许失败的金融机构。而风险的量化模式是有局限性的,在这方面需要稳健的判断和全面的风险分析。

   第二点,国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次危机所引发的各种事态会改变国家在经济当中的作用,这个趋势可能会重新回归经济干预政策。对于中国来讲,已经逐渐从一个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全球的趋势,就是要使得政府、国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来解决问题,并且取得平衡。

   第三点,金融监管的协调。现在无论是各国还是在国际上,都已经开始要研究一套如何深入改革金融监管的体系,对于全球的金融公司和机构的监管会更多地进行协调。非常迫切的问题就是建立全球合理的监管机构。

   最后一点,就是经济力量的重新平衡。鼓励中国在G20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