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监会展开全国性调查摸底天量信贷去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01: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杜艳

  前两个月的信贷投向,正在牵动着各方的神经,目前银监会正在就此展开全国性调查。

  信贷投向是重点

  银监会相关人士透露,两周前已经向下面各分局下达了关于现场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分局就各银行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有保有压”的政策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三查”,即贷前审查、贷中管理、贷后监察等,信贷投向将成为本次审核的一个重点内容。此外,信贷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指导规划,是否进入了“两高一资”行业等也将成为检查重点。

  某地方银监局人士称,本次现场检查最先由监管二部下达通知,即股份制银行最先受查,随后监管一部也迅速展开,从而展开国有银行的检查。

  银监会人士介绍,这个检查是年初监管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现场检查项目,属于例行检查。

  “调查组已经下去了两周,本来打算是8至10天的调查,现在要延期了。”上述人士称,延期的原因在于增加了新的检查内容,比如票据融资的资金流向问题,是流向了实体经济还是流入了股市。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各地银监局将对辖内法人机构银行进行检查。

  北京银监局人士透露,四大国有银行、中信银行等将由银监会直接检查,而华夏、民生及各行北京分行将由北京银监局进行检查。

  目前,银监会及各银监局已经抽调人马进驻各家银行,检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在一定程度上,1月份的信贷猛增成为此次检查迅速全面铺开的一个重要原因。1月份1.6万亿的新增贷款、6200多亿元的票据融资让人遐想联翩。由于直贴利率已经低于同期存款利率,套利空间的存在,让不少分析师给出了信贷入市的种种猜想。

  2月份信贷飘红

  2月份,在信贷自去年11月份高速增长3个月后,有望迎来第四个月的高增长,从而让信贷投向问题更加引人关注。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1月份信贷排名前两名的工行和建行在2月份势头有所下滑,而中行和农行则迅速上升,有了好于1月份的信贷表现。

  2月份中行的新增贷款约为190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约占700亿元,而1月份中行的新增信贷约为1500亿元;建行2月份的新增贷款约为1400亿元,其中票据含量甚微,而1月份建行的新增贷款约为1900亿元;工行1月份曾以2521多亿元的新增贷款拔得头筹,2月份工行信贷下滑明显,可能不足1000亿元;农行1月份新增贷款仅为1045亿元,2月份新增贷款可能超过1500亿元。

  总体而言,商业银行人士估算,2月份四大行的贷款可能超过5500亿元,所有金融机构2月份的新增贷款有望超过1万亿元。

  尽管比1月份少增,但依然可能创下同期历史峰值。从结构投向看,2月份的票据规模将有所下降,项目贷款特征可能更加明显。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2月份信贷中票据的占比可能比1月份降低,原因在于除了个别银行票据融资2月份高企外,大多数银行都理性地压低了票据融资的占比。

  上述人士透露,1月份票据融资的高企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于2月份开展相关调查,亦口头提醒各家银行注意控制票据融资规模。在此情景下,各大银行都收缩了本来就不可长期为继的低收益票据融资。

  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也透露,尽管该行从2月份开始已经要求下级行不得签署新的银行承兑汇票,但很难压下规模,主要是“客户有刚性需求,不得不满足”。

  从这个角度看,2月份的整体票据融资规模即使低于1月份,也还在银行的信贷中有相当的占比。

  一位国有银行授信管理中心人士透露,2月份信贷增长是惯性使然,其支撑动力来自项目贷款的逐步落实。1月份的新增贷款主要是去年积累的存量项目在年初释放,而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2月份开始有些才逐步落实。

  上述人士的说法得到了股份制银行的证实。某股份制银行负责审贷的人士称,1月份信贷中很多属于2008年就已经授信的企业,但当时没有信贷指标,所以挤压到年初集中释放。

  对于企业获得信贷后的投向,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应该说1月份的新增贷款中用于生产性投资的有限,也不排除有套利入市的行为。但从2月份开始,这种情况随着大项目的上马有望改观。

  对于信贷资金是否有入市的行为,央行和银监会相关人士透露,这是一种可能性,但是难以“有据可查”,在近两年随着股市涨跌而进行的多次类似检查中都往往“不了了之”,入市资金规模亦无法通过检查确认。

  但不少银行业人士表示,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春节以来的股市行情显然属于资金推动型。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