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华社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央行有充分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通缩,我国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工具能应对通缩
易纲说,受包括原油等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以及外需下降造成总需求下降影响,近期“我国价格向下的压力是非常明显的”,不过他也表示,我国目前与典型的通缩还有很大差别。
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两个特征”是物价持续下降,以及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一个伴随”是指伴随经济衰退,即GDP负增长。从对多个国家通缩的研究来看,历史数据基本都支持这一判断标准。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物价在未来个别月份可能在翘尾因素影响下出现负增长,但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经济今年也有望实现8%的增速,因此后两个条件与典型的通缩还相差很远。
易纲进一步表示,央行近期强调防通缩,主要是为了防止物价进一步下行,防止物价负增长的幅度过大。
易纲说:“我们有充分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通缩。”他指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上是通畅的,信贷连续数月高增就是一个体现,预计2月份信贷仍然会高增。而随着金融市场建设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以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的不断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将更加畅通。
降息空间不大不是不降息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降息以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社会上关于我国有较大降息空间的说法盛行,易纲对此重申,我国的降息虽仍有空间,但空间不大,零利率并非我国目前的最优选择。
易纲表示,我国目前利率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相对比较主动的水平,如果降至零利率就会导致利率方面没有工具可用。另外,利率在不同国家间的比较需要区分类别和期限。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利率和美国大体相当,比较起来我国的降息空间并不大。
不过,易纲也表示:“降息空间不是很大,并不是说不降息,因为将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易纲表示,货币政策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也会考虑全球因素,以加强与各国央行的协调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易纲表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从长期来看,预计人民币在世界货币格局中应该是一个上升的货币。
对于外汇储备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易纲表示要以我国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保证外储投资的安全和适当的收益。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