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14:10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于文静 张晓松 钱春弦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历史罕见干旱再次为人们敲响警钟——我国的粮食生产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粮食,既是商品,又是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意义非凡。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粮食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来说,前些日子带领全镇一起抗旱保苗的经历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镇抗旱保苗保得好,主要得益于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好。”

  可是在北方,至今还没摆脱“靠天吃饭”的广大农村,抗旱工作常常力不从心。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体仍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全国现有的18.3亿亩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只占46%,农田水利化程度比较低,现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严重衰退。

  一些委员也建议,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并做好配套服务设施,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此举在当前形势下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水利设施的工程建设可直接扩大投资需求,并可增加农民打工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耕者有田更盼“乐其田”

  粮价持续走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村委会主任向平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在他老家,一斤稻谷收购价在0.9元左右,除去成本,农民每种一亩稻谷大约只能收入300元,如果是种一亩柑橘的话就可以收入1000元,如果是种新品种辣椒的话可以收入2000元。相比之下,农民当然更愿意种植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

  “如果大家都去种果树和蔬菜,那13亿人的口粮怎么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怎么解决?”向平华代表说,“要想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键是政府要适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增加临时收储。”

  据统计,2008年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粮食5836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3407亿斤。国家连续调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将稻谷最低收购价实施范围扩大到11个省区,维持了粮食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渔业村农民刘蕾认为,要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了稳定粮价,增加收储,国家还应当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这几年我们村粮食生产年年丰收,种粮收入占到村全部收入的2/3。农民种粮积极性很高,重要原因是各种种粮补贴发放及时,补贴额度不断加大。国家给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助加起来一亩地有60多元,农民都说现在种地是‘不仅不交钱,国家还给钱’。”刘蕾代表说。

  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松

  有效的耕地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对于此前有学者对18亿亩耕地红线到底能不能逾越的疑问,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加上受国内国际各种因素影响非常大,在实际中可能不完全遵循经济规律。

  “一方面,粮食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一旦少了不能立刻加工出来;另一方面,群众对粮食有刚性需求,稍有问题就会感到恐慌,而且恐慌可能放大,所以要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必须保证充足的耕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唐洪军说。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