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动力是否仍保持强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11:26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一向被视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那么,2009年,中国经济这“三驾马车”的动力是否还会那么强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有什么变化?是否需要调整三者的比例?

  用“三把火”点燃市场热情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层面的影响主要在外贸、资金倒流、信心等三个方面,相对信心影响来说,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际影响比较小。

  2009年我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可能出现一个先低后高的态度,春节前后可能投资者预期还比较低,而到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各种政府刺激性方案发挥效益,整个经济发展态势将从根本上发生扭转。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在8%以上,可能接近9%的增幅,价格水平在2.6%~3%之间。

  因此,2009年是个过渡年,先冷后热,宏观政策必须有预见性,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准备应对变化。 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恢复以前的活力,到时需要关注结构调整,以及局部经济过热的问题。

  建议用“三把火”来点燃市场热情。“第一把火”是启动房地产市场,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引导开发商实施一次性降价到底,包括承诺如销售后再降价将补差价等,给买房人吃“定心丸”,激活楼市成交。“第二把火”是启动汽车市场,建议三个月内减免小牌量家庭型汽车的购车税,通过启动汽车市场来拉动相关产业,包括钢铁、塑料、汽车服务等。“第三把火”是稳定股市,当前股市关键在于大小非,建议国家出台一个原则性的、方向性的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方案,重塑市场信心。

  现在老百姓和企业储蓄率很高,但老百姓还是不大愿意消费,企业投资的规模已经很大了,所以需要政府向全社会借钱,来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消费,替老百姓消费。未来三四年是社会矛盾多发期,就是要用增长来解决问题。我相信政府在刚刚到来的2009年之内会出台类似政策,不是零打零敲,而是一次性出台系列财政政策。不仅是要保持经济增长,也是要保持社会和谐。

  2009年投资增速放缓

  费明硕,国家信息中心专家

  2008年投资需求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GDP 6.1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009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严峻,促使投资减速的因素较多。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大大增加。第二,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第三,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第四,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影响投资增长放慢。第五,投资者悲观情绪蔓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降低。

  在认识我国投资日趋严峻的同时,也要看到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第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2009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第二,地区间产业转移不断推进。第三,灾后重建将使投资增速有所扩大。

  综合判断,预计2009年投资虽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将低于2008年(具体预测见表1)。

  中央已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稳投资、促调整”作为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稳定经济、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稳定投资。因此,建议2009年将“稳投资、促调整”作为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2009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王 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775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增速比2007年提高5.5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的新高。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低迷、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2009年我国消费需求增长既有政策支持、有利于稳定增长的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需求增速减缓的下行调整压力。2009年我国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将有所减缓。

  1、世界经济放缓及中国经济增长进入调整阶段,不利于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目前正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已演变成为严重危及国际金融体系的金融危机。而且金融危机的风险正在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使得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黯淡。IMF最新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3%,或将接近衰退的边缘。

  全球经济放缓甚至出现衰退,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今明两年净出口对GDP拉动将从2007年的2.6个百分点下降到1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了国民经济增长下滑的预期。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周期下行趋势已经显现,加之外需下降,将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剧,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将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投资规模,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作用也将趋于下降。因此,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预计GDP增长将稳定在8%~9%区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将使2009年就业更加困难,企业盈利下降,居民工资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减缓,是制约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不利因素

  进入2008年以来,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落。2008年1~3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此外,由于2008年我国股市大幅震荡下行,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价量齐跌”的调整态势,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造成居民财产进一步缩水,财产性收入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未来购买力的更多释放。

  3、城乡居民消费心理趋于谨慎,将进一步影响消费需求扩大

  一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长减速,城乡居民对收入增长预期开始下降,使消费信心不断趋于下降。2008年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8、94.1和93.8,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10月份为92.4,再创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

  二是消费价格预期开始走低。进入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至4月达到本轮CPI上行的高点,当月CPI同比上涨为8.5%;之后CPI涨幅逐月回落,至11月CPI同比涨幅仅为2.4%。预计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呈回落趋势,通胀压力大为缓解,初步预测,CPI将上涨3%~4%。随着各种消费品价格涨幅的回落甚至下降,促使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不断走低,“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开始出现,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

  4、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调整,不利于住房、汽车及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增长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正处在实现全面小康的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阶段,“住、行”消费已成为引领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但2008年以来,建筑装潢材料、汽车、石油制品、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销售增长均已出现增速回落态势。在国内外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预计2009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将延续调整态势,住房消费难以快速回暖;股市也将继续处于低位盘整阶段,不利于城乡居民投资性收入增长。这将进一步影响住房、汽车及相关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

  5、各种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一是促进住房消费扩大的措施。近期,各级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旨在扩大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投资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下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调整最低首付款比例至20%,部分地方政府给予购房财政补贴、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放宽购房入户政策、上调普通住房标准等。上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者的交易成本和财务负担,提高购房者的购买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住房需求的释放,也将带动建材、家居、家电等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有利于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二是国家出台了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面对国际粮价回落和农民收入实际增幅减慢,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主要包括: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09年将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电下乡”,对购买彩电、手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产品的农民给予销售价格13%的补贴。

  三是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主要是通过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促进流通企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流通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支持流通业发展,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将为17%左右,实际增长14%,增速将比2008年有所回落。从消费需求的结构来看,食品、衣着、日常消费等商品和服务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但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从城乡市场的情况来看,城市消费市场发展速度仍将略快于农村市场,但城乡消费市场发展差距将有所缩小。

  外贸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宋英杰,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专家

  2008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平稳增长。1~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3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总额13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3%;进口10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初步估计,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5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8%左右。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高的商品出口明显增多,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11个月出口额达到76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船舶、汽车和工程机械等出口增长明显加快,粮食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总体下降,资源性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对新兴国家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等市场少增的部分。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出口增长29.6%,比同期货物出口高出7.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超过3000亿美元。

  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贸易能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十分不容易的。这充分说明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同时,这也是有关部门和地区、广大企业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结果。

  同时也要看到,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拖累的局面正在形成,发达国家经济可能陷入深度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急剧上升,世界经济衰退给国际贸易带来的严重冲击仍将持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放缓至4.6%,2009年大幅降至2.1%。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导致2009年全球贸易出现约2.5%的负增长,为1982年以来首次下滑。

  我国是开放中的大国,全球经济下滑不可避免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影响。特别是我国经济这一轮调整周期与世界经济调整周期高度重叠,给我国出口稳定增长带来困难。目前,我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仍然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将直接加大我国出口增加的难度。我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的难度也在加大。有关数据已经初步印证了上述判断。据统计,到2008年11月,我国出口月度增速已连续7个月低于上年同期,11月同比下降2.2%,是2001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

  展望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仍然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及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连续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税、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扩大出口买方信贷等政策措施,这将对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二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产业配套体系较为完善,金融体系总体运行稳健,资金和劳动力供给充裕,企业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三是我国出口产业链较为完整,比较优势仍较为明显。我国出口产品中生活必需品较多,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市场多元化战略丰富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国际经贸环境总体有利,多双边经贸关系持续改善,世界经济调整将为我国加快结构调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利用国外资源带来新的机遇。这些基本条件决定了,中国对外经贸长期内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总的来看,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的各种变化,既带来诸多挑战,也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今后一段时期,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和扩大出口买方信贷等政策,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继续改善出口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企业融资担保条件,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

  ——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在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下大力气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广泛了解和搜集国际市场信息,及时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良好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好现有的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扩大与区域内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机械、成套设备以及优势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力度。在明确界定产品目录的基础上,完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控政策。推进科技兴贸工程,搞好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加工贸易产业产品层次,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条。加强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工作,完善出口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在航空、运输、金融、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推广机构的联系,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积极扩大进口。运用降低关税、进口贴息等政策手段,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继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手续,减少限制,提高效率。

  ——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合理利用多双边经贸机制和规则,积极化解国际贸易摩擦,妥善处理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相关专题: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