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位部门负责人回应两会民生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7: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由于有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人们对两会有了更多期待,特别是民生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在本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两会热点话题调查中,条条网上留言,表达着公众心声。扩大就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民生问题,网友不仅表达了意见,还提出许多建设性的解决思路。

  为此,“声音”推出特别报道,邀请三位部门负责人对两会民生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扩大就业 应对复杂局面

  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都将面临着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尹蔚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和8亿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扩大就业既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都将面临着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对我国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问题尤其突出。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做好应对各种最困难和最复杂局面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繁重的就业任务,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安排,坚持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必须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责,建立和完善更加积极的政策体系,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加强就业政策与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协调;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统筹城乡就业,扩展有就业优势的领域,调控降低失业风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坚定信心,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本报记者 白天亮整理

  污染防治 拉动内需时也不放松

  一些地方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没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一些“两高一资”企业可能卷土重来,一些已经淘汰的落后产能、设备和企业可能死灰复燃,污染可能会出现反弹

  □张力军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探索环保新道路没有一个固定框架,而是一个开放体系,要求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和措施。

  我们要看到,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中央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能力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减产、停产或关闭,落后产能得到自然淘汰,环境污染的压力将有所缓解。我们还要看到,污染防治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利润减少,资金流动性下降,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的难度加大,偷排漏排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没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一些“两高一资”企业可能卷土重来,一些已经淘汰的落后产能、设备和企业可能死灰复燃,污染可能会出现反弹。我们更要看到,国内经济走出低谷后的强劲反弹将会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我们要深刻吸取历次经济周期性波动反弹造成环境更大破坏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问题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未雨绸缪,早作谋划,扎实工作,迎接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复杂形势,我们应该把污染防治工作放到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的重大战略中去思考,努力实现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控的战略性转变,切实增强主动防控能力,在“防”上下足功夫,将主动预防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贯彻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少污染物产生。我们要深入分析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的经济形势和环境形势,统筹考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增强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能力。在经济扩张时期,严格环境准入,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在经济紧缩时期,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本报记者 孙秀艳整理  

  食品药品监管 人的生命安全始终至高无上

  我国食品药品产业“多、小、散、低”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淡薄;药品标准体系不健全,相当数量的标准有待提高;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突出

  □邵明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食品药品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公众高度关心,这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永远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又处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品产业“多、小、散、低”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淡薄;药品标准体系不健全,相当数量的标准有待提高;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突出。

  此外,近期发生的假药“糖脂宁胶囊”事件还反映出当前药品造假售假的一些特点:跨省区作案、非法添加药物成分、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进行虚假宣传和销售、向偏远地区销售等。这也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

  面对这种形势和挑战,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必须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破除制约和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禁锢,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监管难题,探索符合基本国情、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

  药品监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科学把握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年,我们的监管工作将从完善法规、提高标准、源头控制、强化监管、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着力抓紧抓好。继续实施“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开展1000个品种的标准修订和提高工作,做好2010年版药典的制修订,提高中药民族药标准。严格企业准入,严格审评审批。针对市场突出问题,开展滥用食品添加剂、非药品冒充药品、中成药非法添加、非法药品广告泛滥等专项治理。不断提高药品检验队伍的能力,继续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药品抽验、定期药品质量公告和药品流通监管、药品广告监管等措施加强市场监督力度。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和配合,开展人员培训,参与国际间单边多边合作,建立信息沟通共享的渠道,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本报记者 富子梅整理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