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管局:我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10:2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月18日上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表示,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

  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介绍“保增长、防风险、促进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等方面情况。邓先宏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成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外汇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时调整外汇管理工作重点,着力构建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体制机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是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方面取得新提高。近年来,面对国际收支形势的变化,外汇管理部门深刻认识到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与逆差都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外部表现,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任务来抓,必须转变“宽进严出”的思维定式和制度框架,必须站在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加快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保障制度。2008年8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全面设定了外汇管理改革思路与管理框架,对均衡管理外汇资金流出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等作了规定,为外汇管理改革和改善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

  二是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的统一要求,我们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加大对进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先后采取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审批、大幅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审核、对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允许中外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外汇资金集中运作、支持开展港澳人民币业务等措施,为企业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提供更大便利。在北京、上海推出个人小额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便利个人换汇、用汇需求。

  三是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序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取得新突破。为适应涉外经济迅猛发展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我们以稳妥有序地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为重点,先后取消了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审查,在部分地区试行民营企业境外放款,大力支持“走出去”,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开展对外金融投资,稳步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批准国际和区域性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允许个人合法移民财产对外转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

  四是在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取得新进步。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增强,汇率在调节外汇供求、配置外汇资源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为充分满足企业持有和使用外汇的需求,自2007年8月起企业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主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继续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机制,引进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推出外汇远期和掉期等外汇交易工具,支持企业和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进汇价管理体系,提高银行自主定价能力;完善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增强银行外汇交易头寸管理的灵活性。通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外汇市场在配置资源、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等方面的功能显著改善,我国外汇资源已经实现由行政分配到市场配置的飞跃。

  五是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针对近年来外汇资金大量净流入和外汇储备较快增长的情况,切实加强对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的监管,对货物贸易出口实施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加强货物贸易外汇资金流与货物流的真实性、一致性核查,对企业贸易信贷债务和债权实行登记管理。进一步加强外资房地产企业外债和结汇管理,从严核定短期外债指标。加强对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的考核,督促银行严格执行外汇管理政策。加大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外汇交易的力度。

  六是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保值增值。针对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和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形势,外汇管理部门密切跟踪形势发展,及时研判和处置各种风险,严格控制各类投资产品发行体和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加强对各个操作环节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加强流动性安排,实现了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的总体安全和保值增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