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杜艳
股本贷款的研究自去年经历一波三折后,再次有了开禁的可能。
记者获悉,银监会研究的股本贷款相关管理办法春节前遭停之后,发改委财政金融司正在着手研究类似的办法。二者研究的目的如出一辙,即解决本轮投资中暴露出来的政府项目资本金缺口问题。
放开股本贷款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地方投资资本金缺口的办法,除此之外,中央国债转贷地方等亦是研究中方案之一。
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可以放开银行股本贷款,它相较于国债转贷地方而言,将能释放更大的信用额度,且负债规模控制的主动权将由中央转移地方,地方政府将依托各类融资平台掌握更多融资的主动性。
一波三折的研究
2月16日,记者致电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其内部人士承认,正在研究项目资本金贷款,但对于具体的内涵、机构准入标准等则语焉不详。记者获悉,这个办法可能就是《政府特定投资项目中长期贷款管理办法》。
相关人士透露,所谓“投资项目中长期贷款”,其实就是项目资本金贷款。从这个意义上说,银监会在去年已经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自去年底全国确定以投资拉动内需的主基调以来,各地的项目资本金问题就日益突出,并成为银监会迅速着手研究的重要原因。
消息人士透露,股本贷款管理办法由银监会监管一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并形成了办法初稿。
但最终发现,在多部门的参与下,股本贷款管理办法的内涵、准入标准逐步放大了。
“起初只是想研究项目资本金贷款,但是最后的内涵扩大到了广义的股本贷款,即一般企业的股本融资也包含在内了。”相关人士透露,而在机构的准入上也较设想有了放宽。
在内部的征求意见中,对于这个办法的声音并不一致。
有声音认为,这无疑对于现行的法规是一种挑战。于1996年开始实行的《贷款通则》中明确规定:借款人不能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同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亦规定,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
另一部分人认为,连项目的资本金都要靠贷款解决,这将大大放大信贷的风险。
也有部分人认为,如果没有好的方案落实,资本金的问题解决不了,投资就落实不了,推出股本贷款有现实需要。
但最终,这个办法遭遇了更高层的否决。
信贷资金变相进入“股本领域”
否决,意味着银监会的一项工作告一段落,但是投资项目的资本金问题依然需要解决。
据《财经》杂志报道,按照发改委去年11月初的测算,“4万亿”投资总额中,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按去年四季度的水平估算,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的配套资金总计6200亿元,资金缺口5000亿元;其中2009年配套能力为3000亿元,资金缺口2400亿元,2010年配套能力3200亿元,资金缺口2600亿元。
从单个省份看,项目资本金缺口同样不菲。
先看投资大省山东。2月4日召开的山东省投资建设工作会议上透出,今年山东省计划重点安排1.6万亿元投资。而2007年,山东省全年财政收入仅为1600亿元。按平均30%的资本金要求,启动资金近5000亿元,与财政收入相比地方政府的再融资压力可见一斑。
项目资本金的缺口,是绝大多数省份面临的一个难题,甚至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也不例外。
某国有大行浙江省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政府项目都有地方的融资平台公司负责完成,比如各类城投公司、交投公司等,如果每个项目都要达到约30%的资本金要求,“几乎不可能”。
在此情况下,不少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股份制银行进行了变通处理。
方式之一是,将项目贷款转为流动资金贷款。这样不仅逃避了各种对项目贷款的“证件审批齐全、资本金到位”等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而且通过滚动贷款,“短贷长用”,变相满足了企业的融资要求。
方式之二是,在30%的最低项目资本金无法足额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满足最低资本金要求,然后向另外一些大型银行申请项目资本金贷款。
方式之三是,由于目前可用作资本金出资的财产,既包括货币,也包括股本等权益性资产和土地等实物资产,所以地方政府有可能通过做高土地估价等固定资产价值等,达到银行的资本金要求,类似“虚假注资”。
方式之四是,通过融资平台和其他地方企业借款完成30%的比例要求,在项目资金到位后,在以对外投资方式完成“资本金抽逃”。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项目资本金是整个项目启动的关键一环,所以在这个方面的文章也大有可为。如果一个地方立项的项目没有配套资金一环,发改委很难批准,而如果项目没有自有资金,银行的配套资金就无法进入。互相牵制之间,筹足项目资本金成为项目拿到审批、完成启动的关键环节。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之前尽管银行没有开闸股本贷款,但是很多银行的信贷资金实际上变相进入了“股本领域”。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开行的“软贷款”被叫停之后,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争议股本贷款
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堵不如疏。但是,不同人士意见迥异。
浙江省一位长期负责公司信贷的人士认为:“放松股本贷款,有风险,但是风险大致可控。”
他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政府资产负债信息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不透明、不对称”,而在业务操作中他们也往往根据直观判断,发现地方提供的偿债率等指标有失真实。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评估地方的偿债能力和信用风险。
另一个风险点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主要部分的土地收入大为减少,未来还款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而仍有观点觉得风险大致可控的原因在于,一是有政府的隐性信用做担保,二是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有庞大的资产支持、且融资能力较强。
不过,综合衡量风险情况,上述人士仍认为,应该谨慎从事,并且要配套其他措施对风险予以约束。
但另一种声音则悲观得多。
北京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对此严重忧虑。”
他认为,资本金是企业基本的风险承担能力,如果缺少了资本金约束,“银行就成了所有风险的最终买单者”。
他最担心的是,正如1996年规范资本金问题时,银行所大量承载的资本金不良贷款一样,这一轮,银行是不是又是“投资风险的最大买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