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指出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大型国企银行惜贷情绪并未缓解
本报记者 徐思佳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公布,截至1月末M2较上年同期增长18.79%,增速快于去年年末的17.82%。今年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元,高于去年12月增加的771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由此创出历史天量。
根据以往规律,每年上半年是银行放贷的高峰期,全年信贷投放从而出现前高后低走势。根据过去5年的数据,1月份贷款投放量占全年总投放量的比重近20%。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解释说,“银行基于自身的考核方式,会把一些项目贷款留到第二年年初,这样每年年初会形成银行的放贷高峰,这是导致1月份信贷高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央行于去年7月份放开了部分额度限制,并于10月份宣布,取消新增贷款的额度限制。在取消贷款额度限制后,中国金融机构去年11月和12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分别为4769亿元和7718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赵锡军教授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放松是导致信贷增加的首要原因。
赵锡军说:“去年11月份开始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套的做法。从银行信贷的角度讲,为了贯彻这个政策,在信贷投放方面有很多落实措施,从而引发信贷增长。”
贷款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占信贷增量的比重约39%。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新增贷款的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并不大,也可能仅仅配套给了中央的扩张项目,显示银行的惜贷情绪并没有任何的缓解。
对于新增贷款所产生的经济拉动效应,赵锡军表示,目前尚不好判断今后一段时间信贷增长的趋势,但应密切关注信贷资金投放对拉动内需所产生的效果。他说:“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要投放多少贷款,而是我们投放的贷款能不能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1月份贷款增加很多,但存款增加也非常多,不排除有一些资金并没有用于投资的扩张和消费的增加,而是又存到银行去了。这个资金的投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是打折扣的。”
中国央行副行长苏宁日前曾表示,在各项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2008年底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出现积极变化,中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
他同时强调,贷款增速也出现明显回升,贷款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显现。应发挥信贷投放、直接融资和民间金融的作用,多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
如果将中国经济比做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信贷数据的快速增长,无疑将对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无论就总量上来说,还是从投资的角度看,年初大规模的贷款增长,对全年的经济增长无疑将奠定基础。不过,考虑到贷款投向集中在大企业等特点,中小企业融资仍不乐观,信贷快速增长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有待观察。
“目前新增贷款主要还是投向配合政府项目的投资,这会拉动政府项目涉及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运营,但对于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银行依然十分谨慎。尽管随着大项目的投产运行,对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带动效应必然会显现出来,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仍然严峻,这些企业仍要有‘过冬’的准备。”刘煜辉说。
生产电极产品的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铎告诉记者,去年底以来,他们融资变得越来越难,很多项目只能通过一些股份制银行获得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发布的相关数据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判断。数据显示,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1月末增幅环比下降2.38个百分点,增幅仅为6.68%,创多年来的新低,这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仍存担忧,企业投资需求和生产经营活动仍在萎缩。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