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仍在持续动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05:1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由于各项救市措施尚未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房市尚未复苏,金融机构本身未见起色,未来全球监管改革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市场的信心依然脆弱,市场信心的恢复仍然旷日持久。自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以来,虽然各国紧急出台一系列救市计划,且力度加大,但之后全球金融市场依然大幅动荡。从2008年10月1日到12月24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股指、标普500、英国FT100、日经225和香港恒生指数巨幅波动,其中,日经225指数涨跌幅超过5%的交易日最多,达到21个;在此期间股指分别累计下跌了21.83%、25.23%、14.98%、24.36%和21.27%。

  我们认为,中期内金融市场将持续动荡。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调整,金融机构的股价将大幅震荡、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将依然紧张。全球资金重新配制使得外汇市场也会继续波动。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上升,还将可能引发第二波的金融危机。

  危机滚滚而来,政府仓促应战,如上所述,政府动用了规模巨大的资金和各种工具,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还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未解决。政府的根本困难在于当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选择时,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约束。政府首先面临的是“救”与“不救”、“救谁”与“不救谁”、“通过市场运作”还是“直接介入”以及“道德风险”和“真实风险”等两难选择。

  在这次大规模的政府救市政策中,我们也又一次地看到了历史的影子。例如,美国TRAP方案既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储贷银行危机救助思路的延续,也借鉴了瑞典20世纪90年代银行危机救助的经验;英国的银行国有化救助模式曾在芬兰20世纪90年代银行危机救助中大规模运用。

  通过对美国储贷危机、北欧银行危机(20世纪80、90年代)以及韩国金融危机(1997年)救助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的结论:第一,如果是由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单个银行危机,因此银行所具有的外部负效用,也需要政府的干预,以保护存款人和维护社会稳定,防止社会资金链的断裂,冲击实体经济。但是,因管理问题引发的单个银行危机可以用单独的政策处理,支持或倒闭都可以作为政府的选择。第二,如果是由金融产品引发的涉及多家银行,甚至全世界银行机构的危机,则成为银行系统的危机,需要政府全面的进入和系统的处理措施。第三,只要是银行系统的危机,政府就必须迅速和全面地进行干预,要迅速地稳住金融系统,防止社会资金链的断裂,冲击实体经济。依靠单个银行的自救和银行之间的自救只会延误时间酿成更大的危机和更大的损失。美国储贷危机早期政府的决策失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第四,政府一旦干预,第一重要的是迅速,第二重要的是明确,即政府立即负起全面的主导责任,给市场明确的信号,帮助恢复市场信心。韩国在这方面给出了例子。第五,政府干预要有系统的方案和措施。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政府参与债券担保、政府主持的“坏银行”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让无法挽救的银行离开市场、让“好银行”重组并保证银行系统的正常经营、进行政府注资,这六项政策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时进行,不能按序列逐步实施。第六,政府的目标是要同时稳住存款人、稳住贷款人(企业)和稳住金融市场(资金链),同时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满足这些双重约束的直接工具是对金融机构直接注资。第七,虽然上述三个案例的国际背景、金融体制和规模都不一样,但是上述三个危机都发生在泡沫破灭后和经济的下行周期,因此政府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救援时,更要关注实体经济的变化。

  作者简介:朱民,博士,中国银行副行长。

  边卫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的观点。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