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沪上房贷市场波动异常明显。央行上海总部在昨日发布的《2008年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中指出,2008年沪上房贷呈现“W”走势。
“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市场交易量变化的影响,中资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各月增量波动较大。”央行上海总部直言不讳。
数据显示,上海市2008年各项存款大幅增长,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人民币贷款增长适度,外汇贷款明显少增;中资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增长较快。
全年房贷“一波三折”
央行上海总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份,中资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5亿元。事实上,早在2008年11月份央行上海总部发布货币信贷运行报告时,市场便猜测未来几月上海房贷将会出现增加。
显见的事实是,2008年10月22日,多部委联合发布“楼市新政”,随后的11月份,沪上中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虽然仍减少14.4亿元,但较上一个月明显少减了6.7亿元。其时,央行上海总部仅简单表示,“房贷新政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对于上月房贷的反弹,央行没有再次提及房贷政策,只是分析称,“主要是二手房贷增加7.9亿元所致。”
至此,2008年全年的沪上房贷数据“全部出炉”。数据清晰地显示了今年以来沪上房贷的“一波三折”。
2008年前4个月,房贷市场“惨不忍睹”,2008年2月份沪上房贷增量仅为3.88亿元;但进入第二季度,央行称沪上个人房贷出现‘V形反转’;随后几个月,房贷再次陷入“寒冬”;直到2008年12月份,房贷数据再次“由负转正”。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房市的低迷也尽显于此。央行上海总部的数据显示,中资金融机构个人房贷增加5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了318.9亿元。
这也反映了房贷能否持续的担忧。目前不少专家都表示,当前各地楼市出现的回暖潮都是建立在此前成交量过于惨淡的基础之上,短期内回暖的持续动能可能会减弱。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银行有多达九成的贷款是投向了房地产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其中,房地产业排在首位。
“未现突击放贷”
沪上金融机构“突击”发放贷款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在上月出现。
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昨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第四季度全市人民币贷款增加520.6亿元,比去年第四季度少增144.4亿元。如果扣除此前公布的2008年11月份240.4亿元和10月份70.8亿元的数据,2008年12月份沪上新增人民币贷款应是209.4亿元,比上一个月的数据还略有下降。
就在前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曾介绍说,2008年12月份新增信贷7400亿元,比2008年11月份再次猛增近3000亿元。这一度让市场人士很担心金融机构“突击放贷”的情况。
从贷款结构来看,出于对宏观经济风险的担忧,中资金融机构明显倾向于开展票据融资业务。数据显示,中资金融机构新增票据融资318亿元,同比多增775.4亿元。
而人民币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917亿元和1486.8亿元,同比分别少增414.3亿元和115.4亿元。
外汇贷款单月最大跌幅
此外,受贷款集中到期、进出口增长放缓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全市外汇贷款减少62.6亿元,同比多减85.3亿美元,其中2008年12月份减少22.8亿美元,创历年外汇贷款单月最大跌幅。
据一位中资银行高管透露,在2008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不少中资银行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外汇贷款上。这样企业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减少不少的外币贷款的还款额,可谓双赢。其时异常火爆。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260.8亿元,同比少增571.9亿元。其中,去年第四季度贷款减少118.8亿元,竟同比多减391.9亿元。
这或许能从侧面证实外资行缺少存款的传闻。根据央行上海总部上月公布的数据,2008年11月沪上外资行存款减少了35.6亿元,比上月多减19.1亿元。
◎ 相关新闻
“上海上月财政性存款创历年单月跌幅新高”
央行上海总部在昨日发布的《2008年货币信贷运行情况》中指出,2008年上海市财政性存款在年末大幅减少。
所谓财政性存款,主要包括财政金库存款和机关、团体、地方基建存款等其他财政存款,属于财政资产的一种。
根据数据,上海市财政性存款在2008年仅增加89.9亿元,同比少增254.4亿元。其中,2008年12月财政性存款减少416.9亿元,同比多减329亿元,创历年单月跌幅新高。
“年末财政性存款大幅下降主要与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措施有关。”央行分析称。
这不难理解。2008年11月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八条”新政,力保经济增长。其时也有专家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财政压力将会逐渐加大”。
根据此前上海市财税部门已经透露的数据,2008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为2382.3亿元,同比增长13.3%。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