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官员预测下半年我国经济可望止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02:5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孙雷

  中国经济2009年上半年将继续下滑,而下半年则可望扭转下滑趋势。这一预判来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陈东琪是在1月10日召开的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判断的。他同时提出,2009年可能出现的通缩为货币政策继续放宽留下了较大空间,而在这时候深化包括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根本性措施的推进,将会为新一轮的繁荣创造条件。

  当前经济走在“V”形左边

  陈东琪对2009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并不乐观。“当前经济运行在‘V’形的左边,上半年将延续下滑态势。”

  其根据在于,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情势的深化与国内经济自身调整需求的叠加,使得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他看来,2009年全球经济可能继续衰退,全球经济陷入近30年来第3个10年周期的下降期,下降和调整时间会较长。其中,欧洲经济衰退程度比美国更深,调整时间更长,有可能走“L”形路线。

  同时“金砖四国”(BRIC)中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经济出现“增长型衰退”,阿拉伯国家也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日益融入全球大市场的中国显然难以独善其身。而实际上,即便没有国际大环境的恶化,中国经济本身也已经有了调整的需求、必要。

  进入2009年,一个可能的新情况是,由于工资、分红、财产性收入减少,居民实际购买能力减弱,实际消费需求增长减速,消费增长速度下降,将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经济继续下行的主要力量。

  陈东琪坦言,“所有的指标都是往下的,加上信心还在恢复过程之中,因此,经济下行的压力,整个市场的压力,企业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不过,一些先导性指标的变化,为经济可望扭转下滑趋势提供了参照。陈东琪表示,中国市场最近发生的几个新迹象值得关注。

  这些迹象主要表现在,2008年11月份信贷开始增长,比前1-10月份的平均月度新增贷款增长翻倍;A股市场从2008年11月的第二周开始上涨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然还在衰退区间,但是已经出现回调;中央千亿投资已经落实,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施工;部分商品价格按周计算已经出现复苏迹象。

  陈东琪指出,这几个因素的变化虽然还不足以说明经济下行趋势已经扭转,但是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

  酝酿经济新繁荣期

  陈东琪在当天的论坛上指出,2009年中国可能出现通缩。

  目前,CPI处在加速下降通道中,通缩趋势日益明显,CPI、PPI、RPI三大指标同步下行更强化了通缩预期。从粮食、油料、棉花来看,前期价格暴涨使本期供给大增,本期需求急降进一步促使供给过剩,下期价格下降。

  同时,存货逐月大幅增加,原材料和制造品存货消化需要时日,形成物价下降压力。“这为货币政策放松留下了较大空间。”陈东琪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适度宽松,“放水养鱼”。

  在他看来,减息会改变储蓄预期,减息仍有空间;存款准备金率仍可大幅下调,商业银行头寸增加和流动性创造的空间很大。

  另一方面,从财政政策角度来看,陈东琪认为,本次积极财政政策比1998年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认为,中国从这次的经济下滑,恢复的时间要比美国、日本、欧洲恢复的时间要短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内需的市场空间特别大,宏观政策调整的余地很大。

  李子彬指出,目前启动扩大内需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较多,直接扩大消费内需的强有力的措施还没有出台。而要直接提高消费拉动内需,一个是让城乡居民手里更有钱,第二就是要让大家敢花钱,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陈东琪也认为,这次危机,中国或将先于全球恢复,在发达国家里面,可能美国会先于欧洲。而从中长期来看,陈坚持他一贯的乐观观点。

  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仍在推进之中,潜在投资空间巨大,就业大军中,新型劳动力(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有新思维)增加,科技进步加快促使生产率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中国经济中长期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陈认为,中国目前可以利用经济调整期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经济转型、经济结构的优化、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的建设,从而可为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期做准备。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