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称中国经济将较快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0日 07:0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韩晓东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尽管今年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是好的,宏观经济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苏。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应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经济带动作用,并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

  姚景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根本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在出口上,然后在工业上,最终体现在消费上。去年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已经出现负增长。由于我国工业是以销定产,出口受到影响,工业的出口交货值就下降,导致整个工业的增长速度也在下降。而对消费的影响可能不像工业生产那么大,未来如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危机,那么消费就不会受到根本性影响。如果复苏时间拉长,消费增长问题可能会较大。

  从思想上,应当把今年经济形势看得比去年更严峻,但从评价经济增长、就业率、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去年一至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为9.9%,高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平均增速9.8%。四季度尽管面临很大压力,但全年GDP保持9%以上的增长没有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工业化迅速推进以及城市化迅速发展,而金融危机没有改变这个阶段性特征。

  记者:中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您认为应如何有效扩大内需?

  姚景源: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还在恶化,其影响正从虚拟资本向实体经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推进。目前来看,今年我国出口需求可能会比去年更严峻,对此应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但是出口的增长归根结底还取决于欧美什么时候走出危机,因此应坚定不移地把保增长放在扩内需上来。

  扩大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消费方面,一是要增加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国家已经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提高城市的低保和离退休金水平。二是要稳定居民支出预期,避免居民因为预期支出压力而放弃近期消费,就是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投资方面可以分为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三部分。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潜力。2009年元旦起全面推行的增值税转型,可以提高企业更新技术设备的热情,拉动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改善居民住房,还可以平抑房价,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记者: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您预计宏观调控措施何时能明显见效?

  姚景源: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调控首先要发挥财政政策的经济扩张作用,刺激有效需求。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当年财政投入为1500亿元,这次投入规模要远大于当年。2009年财政即使出现一定的赤字,和经济总量相比,赤字水平肯定处于安全界限之内。货币政策方面也将对经济复苏起到刺激作用,2009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当前经济形势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比较相似。当时我国彻底摆脱影响用了5年时间,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远高于当年,但经济复苏绝对用不了5年。原因首先是我国的经济总量远远大于97年、98年;其次是我国目前拥有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支付能力世界第一;再次是目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艺术性有了很大提高;最后是各国政府不再像以往危机那样采取贸易保护,而采用“联手救市”的手段。

  当前不少人争论我国经济走势是V型、U型还是L型,我认为其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宏观调控措施见效有一个时间差,上半年不一定见效,但是到下半年可能会明显见到效果。

    相关报道:

    姚景源:明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有望好转

    易纲: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没有改变

    哈继铭:应争分夺秒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成思危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好转

    经济景气指数预判: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回暖

    潘英丽:把握时机推进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有理由走出更稳健步伐

    中国经济今年实现U型反转

    十位专家学者纵论中国经济:保八之仗如何打

    经济界人士眼中的2009年中国经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