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月CPI涨幅超预期回落 通缩像层窗户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00: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杜艳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由10月份的4%降为2.4%,创下近20个月的新低。

  中国经济“入冬”之表象之一在于,工业增加值、PPI、CPI等各项指标正在超预期回落。专家认为,CPI连续11个月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内需正在大幅削弱,这相较于CPI的俯冲式回落来说,是最值得担忧的地方。

  总需求加速下滑

  CPI这是12月份公布的宏观数字中,第五个超预期回落的数字。

  12月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11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38.8%,创纪录跌至该指数自创立以来的最低点。说明出口订单正在大幅削减。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由上月的6.6%锐降为2%,较市场预期低2-3个百分点。

  12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出口同比增幅由10月份的19.2%大幅降至-2.2%,而市场预测增幅为15%;当月进口增幅由10月份的15.6%大幅降至-17.9%,而此前市场预期为12%。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这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的超预期回落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中国的总需求正在加速下滑。

  对此,投行高盛也认为,虽然1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的下滑受到进出口价格快速下跌、汇率升值幅度放缓、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方案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国内需求增速,特别是房地产相关行业投资增速急剧下滑的影响,更加不可忽视。

  高盛认为,虽然现在CPI和PPI的通胀率年同比数据仍为正值,但当前的环比数据已经和通货紧缩时期的水平一样低。

  不少研究机构认为,应该引以注意的是,导致CPI下降的除了食品价格的回落外,还应该注意到非食品类中,7大子项有6项同比涨幅均全面回落。

  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团队分析师石磊认为,这说明通缩压力已经从食品领域扩散到非食品领域,而PPI的加速下滑进一步增强了通缩的压力。

  通缩就在眼前

  从研究机构的预测来看,明年的通缩已经跃然于眼前。

  高盛预计,2009年的年化CPI将滑落到-0.5%的水平;中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团队认为,明年CPI最低点可能达到-1.7%,而PPI则可能下探到-5%或-7%的低点;兴业银行研究部则预测,最快到12月份PPI就将进入负增长,而CPI也将在明年一季度末开始进入负增长。

  如果CPI进入负区间,那通货紧缩就会成为事实。

  此情景下,不少机构开始下调对GDP的预期。中行预测4季度GDP同比增幅仅为6.2-6.6%,且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为了防止经济增速超跌,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实现方法是在于通过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民生,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于具体的政策落实,中行研究团队预测,由于CPI与PPI显著低于预期,支持低利率高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年内仍有减息1次的可能。

  高盛也认为,随着CPI 通胀率快速回落至2.4%的水平,名义利率有必要进一步下调才能使实际利率不继续上升,其预测央行将会在2009 年之前将基准贷款和存款利率分别下调约200 个和150个基点。

  兴业银行宏观研究部认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亟须政策放松与急速下滑的经济赛跑。其预计,最快本周就可能再降息27-54个基点,下调准备金率50-100个基点。到明年末,预计1 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可能下调至1.17%-1.44%,主要金融机构(以四大国有银行衡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至10%-12%,人民币兑美元也可能出现贬值。

  此外,兴业银行研究建议,财政政策也亟须抓紧时间落实到位,在扩张性财政项目中,除大项目,还要特别注重能够让农民工更多参与其中的诸如村村通公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之类项目的开展。这样既可最大限度稳定农民收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避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在长期,也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否则,如果相对其它主要国家我国政策放松太慢,短期内我国将陷入通缩;在更长的时间内,则可能面临“滞胀”风险。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