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1月PPI涨幅创31个月新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 15:10  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 马文婷 李英辉) 内外需求的减少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使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迅速回落。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PPI同比上涨2%,涨幅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创2006年5月以来近31个月的新低。此前,机构公布的预测11月PPI平均值为4.4%。

  1-11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6%。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PPI2.0%这个数据猛一看下降不小,但与宏观经济联系起来看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原油价格已经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跌去了2/3。

  PPI涨幅的大幅回落让人大跌眼镜,有专家预测,未来PPI可能还将进一步随着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而走弱,甚至有出现负增长的可能,不排除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有下调的压力。

  >>解读1:需求未拉动起来消费品价格难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郑超愚

  PPI继续回落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但企业的成本压力减轻并不意味着立马能刺激生产。能否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需求能否得到提振。

  目前需求下滑的压力还大于成本降低的好处,绝大多数企业当前都选择了闲置产能应对冬天。这表明,中国经济需求仍然没有拉动起来,政府对于经济的刺激政策目前效果还没体现出来。

  PPI下降对于居民来说也有着较多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居民会看到,半年之内多数消费品的价格都将维持现有水平甚至有所回落。

  >>解读2:企业减产行为明显经济仍有望“软着陆”

  西南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付立春

  PPI数据印证了此前的种种猜测,结合11月份企业用电数据可以推测,企业目前减产行为明显,大量产能闲置,减少了对原材料、燃料、动力的需求。通胀压力减轻的同时,通缩的风险在加大。

  不过,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希望是仍然存在的。

  今年全年GDP增长率预计为9.5%,去年是11.5%,今年比去年降低了2个百分点,如果按这个趋势,明年GDP增长7%,那么经济增长将结结实实地“硬着陆”。

  但中央正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预计政策将会有1%-2%的刺激效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具有滞后性,一旦收到效果则可以拉动投资,并有效拉动需求,届时,PPI大幅下行的趋势有望扭转。当然,若PPI持续下跌,不排除有负增长的可能性。

  >>解读3:双重压力拖累PPI “两率”尚有下调可能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张永军

  PPI大幅下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调整和需求下降双重作用的结果。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回调是引领PPI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11月,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至54.40美元/桶,同月,国内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7%,增幅较10月下降26%。

  此外,在当前市场萎靡、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企业即便降价也难以将产品售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停产、减产。价格缺乏上涨的动力,自然会相应下调。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安排,11月CPI数据也将于今天公布。综合考虑到食品价格的回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连续挫跌,以及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等因素,大部分机构预测,11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会回落到3%以内。

  因此,目前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尚有下调的可能。

  >>解读4:“中国需求”炒作难续国际商品价格还会跌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陈露

  全球消费商品和初级产品需求量增长放缓引发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使得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的“中国需求因素题材”失去了吸引力。最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近期大量“热钱”从商品市场撤离,投机力量逐步消退,这转而又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下滑。

  本报记者 马文婷 李英辉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