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出现大幅下调 > 正文
成品油价格国际接轨呼声日益强烈
据新华社报道
本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国际原油价格跌破55美元,收于每桶54.67美元。自7月11日国际油价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以来,国际油价已经累计下跌了62%。
国内有关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呼声日益强烈,在消费者看来,国际油价涨我国应该涨,而国际油价降,我国也应该降;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油价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那为什么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不能立竿见影?
成品油定价机制有症结
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主要是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参考运杂费、保险费及国内关税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中石油与中石化再在此基准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的范围,制定出终端的零售价格。
这种价格机制存在两大弊端:首先是滞后定价。一般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的时间。
另一个弊端是油价倒挂。中国成品油价格受到国家调控,在国际市场油价大幅度波动、国内50%左右的原油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原成油价倒挂”现象。
这种定价机制的弊端造成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发展改革委出于调节通货膨胀的考虑,即使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超过了这一既定区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未必会上调。另一种情况是,当国际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时,出于保护国内炼油企业的目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随之回落。
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
油价与国际接轨实质上是定价机制与国际接轨,更进一步说,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定价机制,价格变动才可能与国际石油市场同步。
从短期过渡来看,定价机制改革与国际接轨存在两种接轨方式。一种是直接接轨,另一种是间接接轨。对于成品油价格盯原油价格的间接接轨,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这种方式更严格按市场化运作,但是这样一来,不仅开采和销售环节能赚钱,加工环节的赢利也制度化了,这等于将石油行业部分环节的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从改革长远目标来看,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最终要完全放开油价,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
当前,一方面,国际油价走低给我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关系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必须统筹规划,配套推行。无论采取哪一种接轨方式,都要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资源税率,改进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