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统计局: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 11:26  国家统计局网站

  五、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六、国际出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支居世界前列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到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逐年增多。1978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71.6万人次,到2007年已达到5472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加186万人次。30年来,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1987年我国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7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用了6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用了4年时间跨过4000万人次大关,用了3年时间跨过5000万人次大关。

  国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7位上升为2006年的第4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迅猛,由1978年的2.6亿美元增加至2007年的419.2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年均增加14.4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4.2%,提高了2.4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国际旅游支出快速攀升。1995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只有452万人次,到2006年已达到3452万人次,比1995年增长7倍,每年平均增加273万人次。11年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呈加速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国出境(过夜)旅游人数首次跨过1000万人次大关,此后,用了3年时间跨过2000万人次大关,又用了2年时间跨过3000万人次大关。

  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的位次大幅提升,由1995年的第16位升为2006年的第6位。同时,国际旅游外汇支出增长迅猛,由1995年的36.9亿美元增加至2006年的282.4亿美元,增长了7倍,年均增加22.3亿美元。占世界国际旅游支出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0.8%,提高到2006年的3.5%,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七、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越来越大。

  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近4番,占世界的比重也大幅提升。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当年各国GDP增量与世界GDP增量之比)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与美国相差35个百分点,与日本相差15.9个百分点,与欧元区相差13.6个百分点。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4.5%,仅次于美国(22.8%)居第2位,比欧元区高1.4个百分点,比日本高6.7个百分点。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更是遥遥领先。

  我国经济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大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大幅增强。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GDP增长的拉动只有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64个百分点,占三分之一强。到2006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55个百分点,仅次于美国(0.86)居第2位。

  我国扶贫减困的努力为世界降低贫困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重视扶贫,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从而使我国在短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2000亿元。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各自的财力和条件,不断增加扶贫投入。从1996年起,中央政府还倡导沿海相对发达的13个省市,以“地方政府结对子”的方式,对口支援西部10个贫困省区,以弥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足。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降至1%左右。此外,我国超过一半的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实现了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多年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成功实践,从制度和体制层面为扶贫事业提供了政策框架。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贫困问题,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