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货币政策将为中国经济托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09:14  新闻晨报

  从“从紧”到“适度宽松”跨越一大步

  政策救经济,也是救股市;昨日股市一片红。

  晨报记者 李 强

  “这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从宽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昨天,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贺瑛如是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近日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是我国多年以来货币政策中首次启用“宽松”的说法,标志着决策层发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将为中国可能下行的经济“托底”。

  转变政策是提振经济必要手段

  去年初,货币政策的基调还是“适当从紧”;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之后,政策基调在去年底被正式定为“从紧”;随着CPI从顶峰回落,加之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货币政策在今年8、9月份被重新定义为“灵活、审慎”;现在,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

  各方专家判断,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破坏力要大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前外需减弱,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投资下滑,内需不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中国经济存在快速下滑的风险。此时重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内需,提振经济是必要之策。

  政策托底 明年GDP有望8%以上

  贺瑛指出,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将带动整体经济从下行通道中走出来,而且还表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在采取得力措施阻止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她表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均出现困难局面,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给实体经济创造一个相对积极的货币环境,对提升内需、促进投资将有直接影响。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将消化当前过剩的企业产能,而投资的乘数效应将对经济起到“托底”作用,预计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6%,这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他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以上。

  调控积极效果将在明年初显现

  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信贷能力无疑将大大增强。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了今后银行信贷投放的可能方向: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将是银行最中意的信贷投资项目,此外,灾区重建、中部地区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也将加大信贷投入。至于房地产市场,由于其前景还充满不确定性,市场究竟趋好还是趋恶仍有待观察,因此,短期内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态度仍将格外审慎。

  连平预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将持续下调,央票将以符合从宽政策要求的方式发行。随着企业、个人的融资成本降低,市场流动性增加,对经济转暖将起到积极作用。他认为,第四季度银行的信贷投放增速有望加快,最快到明年1季度会显现政策调控的效果。

  审慎乐观 有待持续举措出台

  汇率是从宽的货币政策不容忽视的一环。贺瑛认为,在2006年、2007年人民币升值强劲背景下,长三角、珠三角的民营企业举步维艰,2008年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放缓,而这种趋势将在未来1年得以延续。

  多数专家对经济前景仍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一系列政策的效果究竟怎样,仍有待观察。毕竟如今的外部环境太过糟糕,内需、投资能否真正提振有待观察。今后,不排除政府还有进一步刺激经济的举措出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