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08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 > 正文
金秋九月,对美国金融界来说却格外萧瑟,美国几家知名金融机构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14日美林“委身”美银、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16日AIG告急、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普通商业银行获批、26日华盛顿互助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一系列金融事件接踵而至。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下一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如何?就相关问题,《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有信心,也要增强风险和忧患意识”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姚景源:2003年,中国经济彻底摆脱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高增长低通胀,始终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遭遇到了过去五年从未有过的复杂而又困难的国内外经济局面。
首先是国际上美国次贷危机持续升级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出了问题不是小事,现在全世界经济总量是54.3万亿美元,美国是13.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5%。所以,美国经济出了问题,整个世界经济直接会受到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直接导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欧盟统计局8月14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比前一季度下降0.2%,这是自1995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欧元区经济首次环比出现负增长。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直接导致中国经济的外部需求减弱。
其次,从资本层面看,美元贬值人民币被迫升值。这三年美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是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还在增长,但是增幅回落了5.7%,其中对美国的出口仅增长8.9%,多年来首次出现个位数。
从商品市场层面看,目前整个国际商品市场上是“涨”声一片。首先是石油价格上涨。今年1—6月份,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上涨近50%,最高时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国际市场油价暴涨对中国的冲击很大,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去年全国石油消费(原油消费)3.67亿吨中1.8亿吨是进口,进口数量占原油消费总量接近50%。其次是粮价高涨。去年底,全世界粮食库存总量降到了3.14亿吨。在国际上,粮食一年库存量占粮食全年消费量有一个安全警戒线——比重不能低于18%,但是去年底,这个数字降低到了15%,达到了警戒线以下,所以粮价开始暴涨。我在土耳其看到一公斤大米相当60元人民币,而现在我国的米价仅相当于韩国的1/13,相当于日本1/21。今年上半年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我国夏粮丰收,现在预计全年粮食也会有一个好收成。粮食连续五年丰收,意义重大。粮食丰收对稳定今年的价格及宏观经济都至关重要。
所以,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资本层面、商品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状态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最终都要传导到中国。面对当前如此复杂而又困难的局面,把握中国经济要注意两点:第一,一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积极因素,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第二,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苦难和问题,进而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
“中国经济基本面可用16个字概括”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这句话?
姚景源:中国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可以用“四三二一”概括,即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四,中国进出口贸易量世界第三,中国利用外资量世界第二,国家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到今年6月30日,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是1.8088万亿美元,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是2亿美元,30年前谁能预料到中国经济会有今天的成就!所以,看经济要看主流部分,看基本面,然后再看支撑和协调基本面的基本力量,如此把握中国经济,就会满怀信心。我感觉到有些人对市场动荡存有悲观情绪,原因是没有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分析好支撑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基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