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预测:8月份CPI增幅将继续处于6%之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01:10  第一财经日报

  由于食品价格回落,7月份的CPI增幅可能回落至6%以下。石油和钢铁价格回落也将对PPI产生下行压力。中国应对通胀的斗争正在取得阶段性成果。

    机构:CPI增幅将继续处于6%之下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CPI之前,农业部和商务部的数据已经显示,8月份的农产品价格和商品价格在7月份的基础上继续温和震荡下行。由于7月份的CPI增幅已经回落至6.3%,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机构已预测,8月的CPI增幅将继续下探6%,将达到14个月以来的最低。

  雷曼公司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孙明春在其报告中认为,8月的CPI增幅可能为5.2%,;而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给出的预测为4.9%~5%;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也给出了5%的预测;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则肯定地表示,如无意外,8月份的CPI增幅将在近一年内首度回落至6%以下。

  孙明春认为,随着气温转冷推升食品价格季节性增长,9月和10月的CPI将有所反弹,但在今年剩下的时间内,增幅难以超过6%的水平。

  事实上,从农业部发布的9月1日至今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看,农产品价格已经较7月末开始出现小幅蹿升趋势。

  至于PPI增幅,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钢铁价格连续7周下滑,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稍有缓解。经济学家对PPI走势的判断并不完全一致,但大致预测将在7月10%的水平上下小幅振动。

  申银万国高级经济学家李慧勇预测说,8月的PPI增幅可能下行0.2个百分点,至9.8%。范剑平则认为,尽管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但考虑到工业生产的时滞性,预计8月份增幅为10%~10.3%。

  可望进一步回落

  1997~2006年,中国的CPI上涨幅度基本都在2%以内。而进入2007年后,CPI增幅曾一度蹿升至8.7%,而PPI也连续数月上升。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为首的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本轮通胀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其发生的背景是全球流动性过剩。而通胀反映的是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深刻调整,是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基础薄弱的体现。他们认为,随着下半年“翘尾”(滞后)因素影响的减弱,CPI涨幅可望进一步回落。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上周撰文表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很可能在6.5%~7%,影响物价上涨的国内需求因素正在逐步减弱,更多的是成本因素和国际输入因素的影响,这些决定了本轮通胀的平缓性、持久性。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曾在强势治理通胀之后随即出现通货紧缩。当被问及通缩是否将再次出现时,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防范通缩出现的关键,在于货币政策方面要注重有保有压,不可过于从紧,以免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环境,防止国内企业为世界性通胀“吃药”状况的出现。

    汪时锋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