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奥运经济的明朗流向:继续走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 14:27  新华网

  中国庞大的体量和结构,很难因奥运因素的变化而撼动发展大势。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起落影响并不如想像中大

  从“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到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北京南站等奥运交通市政配套设施,北京奥运会投入巨资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7年多来,在奥运经济带动下北京在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千百万居民直接受益。

  而奥运会之后,主办城市是否会出现“白象效应”和“蒙特利尔现象”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前者指奥运场馆闲置造成的经济浪费,如希腊雅典奥运会后场馆闲置;后者指奥运场馆建设的巨大投资造成加拿大政府不得不以增加奥运特别税形式填补亏空。

  当世界上最大的盛会和最大的新兴市场被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经济在后奥运时代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备受关注。在《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中,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后奥运衰退”不会出现。

  奥运影响不宜高估

  从以往奥运会主办国的经验来看,“奥运经济”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申办成功到开幕前为第一阶段,地产、建材、科技通信、环保等行业的投资大幅增加;奥运举办当年为第二阶段,旅游、交通等行业快速发展;奥运后为第三阶段,受投资和消费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速可能会较奥运前有所减退,即通常所说的“后奥运效应”。

  研究表明,在过去12届奥运会中,包括韩国和西班牙在内9个国家的经济在奥运会后受困于“低谷效应”。正因如此,一些分析人士担心,随着奥运行情的结束,投资回落,中国经济曲线会遭遇从高速发展到逐渐衰退的拐点。

  谈及此,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有较大影响,但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总量相当庞大的实体来说,影响相当有限。

  “从全国范围看,北京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并不大,为3.6%~3.7%,仅高于1996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亚特兰大的1.9%;其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天津、上海等协办城市情况也大体相似。”

  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支持了庄健的观点。分析报告认为,虽然奥运会对较小的国家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而言,奥运会的影响并不重大”。

  “现在的中国与1996年的美国差不多。中国与美国都拥有庞大的经济体系,正处于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不会因为奥运而放缓”,报告这样表述。

  另据官方数据,北京市用于奥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约2800亿元,7年年均400亿元。而同时期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2.5万亿元,平均每年的投资额是7.08万亿元,即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资不到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

  可以说,“前奥运时代”对中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目前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体、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如此庞大的体量和结构,使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起落影响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大,也不会产生“后奥运时代”的“低谷效应”。

  不仅如此,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城市化的加速期、市场化的完善期、信息化的推广期和国际化的提高期,这五股力量叠加在一起,将为中国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广阔的市场空间、充裕的资本供给、低廉充裕而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再加上由于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的“体制能量”,这都将使中国在奥运会后仍将保持健康增长态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我国经济不会遭遇奥运后衰退

    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

    奥运后北京房价下跌或将由暗转明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