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统计局二季度经济述评:全球滞胀魅影若隐若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8日 10:40  东方网-文汇报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表的二季度经济述评称:“滞胀的魅影已若隐若现”。滞胀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目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增长步伐已经放慢,而原油、粮食等基础商品的价格涨幅一再挑战人们的心理底线。基础商品价格带来的压力已经扩散到生产、消费乃至服务领域,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威胁越来越大。

  全球凸显通胀压力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通消费者都感受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最近的报告认为,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50个,其通货膨胀率已在两位数以上,且大部分是新兴经济体。换言之,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在忍受两位数的物价上涨。

  为此,就在最近几周各国央行都提高了反通胀的声调。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国会表示,将通胀率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是最优先考虑的事项。日本央行也表示,将密切关注和警惕物价上涨,担心物价水平的上升将抑制经济增长。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警告说,将很可能出现第二轮工资与物价的螺旋式上升,正在上升的通胀压力将威胁欧洲经济增长。亚洲开发银行7月的报告则敦促亚洲各国决策者,从过去10年来注重经济增长的立场转为反通胀,以防出现令人生畏的滞胀。

  保增长压通胀孰先

  从目前情况来看,发达经济体的下行风险明显。最近美国爆发的“两房”危机以及一些银行的接连倒闭则表明,次贷危机不但没有进入尾声,反而在继续发展。日本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强劲增长后,第二季度可能已经下滑。欧洲经济也没有能避免美国经济病的传染,部分国家的经济已出现衰退。

  此外,对新兴经济体来说,受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经济显示出较强韧劲,增长仍然比较强劲,但通货膨胀率普遍处于很高位置,原油、粮食等基础商品价格高涨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构成了现实威胁,如果为控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措施力度过大过猛,就可能使经济发动机熄火。现在,是保增长优先,还是压通胀优先,在许多国家的经济界都引发了激烈争论。可以说,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经济决策者们都力图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维护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保增长、压通胀之间走平衡木。

  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述评称,从表象上看,世界经济面临滞胀威胁,是因为对大宗商品的过度需求和金融服务的过度供给。如果更进一步探究,可以认识到,要控制对大宗商品的过度需求,就要求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更加绿色环保;要控制金融服务的过度供给,就要求全面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仅仅对现有体系作一些修补,或在某些领域加强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少国家已在多种场合表达出改革全球经济结构和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愿望,只是付诸行动还需要时间和选择时机。只有对现行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深刻调整和改革,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才可能告别周期性的大冷大热。

  本报记者 张晓鸣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