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泰欣 北京报道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投资期限和资产配置的差异,目前中资银行在美国两大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债券方面的损益还不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并且随着美国政府的救助,“两房”债券的风险基本可控。他们建议,中资银行应更多地考虑中长期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影响有限风险可控
有研究机构预计,亚洲金融机构和抵押贷款组织持有“两房”贷款债券的规模达7000亿美元,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的总体规模不会超过300亿美元。
标准普尔的一位分析师认为,中资银行投资“两房”债券出现账面亏损的规模应该有限。他分析道,一般而言,中资银行都把其持有的国外类似债券划入可供出售的资产一项,因此当这些资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后,其收益变化会反映在银行的权益项下,并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银行反映出的损失有限。
这位人士分析道,虽然目前“两房”债券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因此未来债券价格的波动比较有限。此外,加上美国政府将采取救助措施,多数银行对此类债券的处理不会操之过急。
工行人士表示,目前该行持有“两房”债券的数目和比例非常有限,不会对整体造成影响,由于“两房”债券有美国财政部担保,因此在兑付上不存在问题。这位人士还认为,虽然“两房”债券的市值有一定的下跌,但从中期看,这方面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他表示,虽然影响有限,但本着审慎经营的原则,中资银行都会作一些计提准备。
平和看待投资损益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目前次债的影响还在持续,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还未明朗,因此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都承担着较大风险,市场应平和对待损益情况。
他表示,中资银行应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就“两房”债券而言,对不同的银行影响各异,如持有债券是否有优先清偿权,是否有期限配置的差异,何种担保条件等,这些都是影响商业银行未来损益的重要因素。此外,各家银行对未来风险的判断、自身经营状况的差异、未来的会计处理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受影响程度。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研究员谭雅玲认为,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市场的行为也需保持平和心态。她表示,多市场联动、影响持久是这次美国次债风波同以往金融风波最显著的不同,由于中国金融机构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差距,因此国内金融所受的负面影响非常有限。
她认为,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已经搭建了较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加之国际国内众多力量的防范,次债风波的影响一定会平稳过去。国内金融机构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完善和规范国内市场做积极的贡献,从而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小调查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