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热钱还是热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3日 12:0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记者 钟华 本刊特约作者 李文科/文

  比较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结构金融工具特征,采取具有结构特点的从紧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胀率上涨或许并非良策

  1.8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让全球投资者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惊人。2008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每增长1000亿美元,只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要知道,中国外汇储备达到第一个1000亿美元,用了46年。

  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张,但却越来越让人担心“这是一个大泡泡”。

  对于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水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采取了定量的方法测算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即“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FDI中隐藏的热钱”。结果显示,2003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流入中国热钱合计1.2万亿美元,热钱利润合计0.55万亿美元,二者之和为1.75万亿美元,约为2008年3月底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尽管这一热钱的度量方法和度量结果还备受质疑,但足以解释中国外汇储备有着大规模的“热钱”流入这一现象。保守估计,中国金融系统内热钱存量在7000亿美元以上,4月至5月的总流入量也在600亿美元以上。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全球调研分析员石磊分析认为,“热钱”大规模涌入中国有个基本目的:一是以博取利差和升值收益为主要目的,称之为第一类热钱。具有流入整体规模较大,但一致行动性低,较少在资本市场中博取高收益的特征。二是以博取资本市场的高收益为主要目的,称之为第二类热钱。此种资金一致行动性强,常在不同市场兴风作浪,无论是宏观经济上升期还是下降期均愿意积极介入。

  第一类热钱一般只存在银行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因此它有利于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沉淀和债券市场上涨。石磊认为,2007年11月—2008年3月,人民币加速升值引来第一类热钱大幅增长,也是当时债券市场转暖的原因之一。而第二类热钱经常穿梭于保证金账户与储蓄账户,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与储蓄存款互相转化,影响债券市场价格波动,也对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第二种热钱,各国政府都会密切关注其动向,以防一旦本国经济形势变化,热钱流出对该国经济会造成破坏性影响。

  热钱大量流入还使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侵蚀,由于热钱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巨大,中央银行被迫发行央行票据予以对冲。但是,这一操作也增加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支付央行票据利息。为此,中国央行自2007月底以来,通过多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大量热钱流入带来的过多的流动性。

  这一模式,意味着央行相当于为商业银行储备了大量的外汇流动性资金,如果一国经济形势逆转,可以在不伤及经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应对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出。但是,也造成基础货币投放更多流入了与外贸相关的部门和行业,比如三资企业、纺织品行业,而较少流入一些非贸易部门和其他迫切需要资金的领域和行业。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