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治标更要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 02:57 21世纪经济报道

  沉重的通胀压力面前,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不过,在孙明春看来,央行此次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紧缩,而只是央行的一个姿态、一个信号,告诉大家目前还没有到放松银根的时候,只是在保持原有的紧缩力度,从而稳定通胀预期。

  孙明春认为,目前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现有的紧缩力度,不要加紧,也还不能太早放松,如果由于放松银根而带来通胀预期的再度加强,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通胀:治标,更要治本

  对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治通胀的思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陈新平分析指出,中国目前的通胀问题原因复杂,包括外部通胀的输入、成本推动、粮食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等。

  而在“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体制特征下,中国还缺乏高效操作货币工具的政策环境。

  陈新平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方面,要坚持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经济的重投资拉动、出口拉动真正转向扩大内需、消费拉动,将其作为未来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的着力点,真正转变经济增长的粗放低效方式。

  另一方面,鉴于粮食、农产品在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中权重很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反映到CPI之中,中国仍然有必要继续加强农业发展,重视三农问题。温家宝在考察中同时也指出,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

  陈新平还提出,应该增加政府支出,建立扩大内需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而其中,农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陈强调,应该创新财政支农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其中就包括,公共财政的支持重点要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