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纲:未来30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 03:0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一直面临下降的压力,不过长期来看,保持快速增长似乎毋庸置疑。 6月25日,在再建30年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发布一份报告认为,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不仅仅是资源要素的贡献,技术贡献的因素也很大,因此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加快改革步伐,可以使得未来30年经济继续快速增长。 樊纲认为,目前短期内经济速度下滑不是什么问题。“目前经济增速仍是百分之十几,并未停滞,只是速度稍低一点。”他在会后回答媒体提问时说。 从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目前经济仍属于快速增长区间。而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0.6%,稍低于去年1个百分点左右。 6月25日,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银行家调查也发现,本季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再度回升,达37%。同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过热”或“偏热”的银行家占比为64.4%,比上季下降10.6个百分点,82.1%的受访者认为本季银行实现增盈,比上季提高2个百分点。 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大会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形势比预想的要好,并未受到国内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的影响。中国政府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中国经济发展大起大落。 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樊纲发布的报告,从1953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一直比较高,这可以反映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它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其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一般说来,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率提高和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资本)等贡献,而生产率提高对中国经济贡献很大。 根据统计局的多项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5.5%左右,但是消耗的石油、电力、钢铁等远远超出这一比例,其中,水泥消耗甚至占到世界的1半。 根据樊纲的报告,1953年-1978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是5.83%,但是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0.31个百分点。1979年-1988年,经济增速是10.06%,生产力提高贡献了3.35个百分点。1989年-1999年,1999年-2005年经济增幅平均分别为9.59%、9.11%,生产力提高分别贡献了4.42、3.64个百分点。 樊纲指出,这说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是真实的,“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生产率的提高,过去几年来原材料价格上升,而消费价格偏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就很难解释。” 樊纲强调,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快,中国生产率有望进一步提高。这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政府改革等。而过去30年这些领域改革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加快。“加快改革开放步子后,中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会加快没有多大问题。”他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