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月CPI回落至7.7%通胀压力舒缓(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 10:11 南方日报

  “食用植物油方面,今年夏季油菜的生产是三年来第一次增产,国际上由于种植面积的增加期货价值也是有所回落的。”张立群因此乐观预期:今年部分短缺产品供给情况应该会有明显改善———换言之,由于供给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在今年会有明显的改善。

  中金、申银万国、银河证券等一些知名机构也普遍认为,5月份发生在四川等地的大地震虽然会在一些领域、一些区域拉升投资,推高物价水平,但从全国看,5月份之后的通胀走势应该表现出较为舒缓的路径。

  上述机构的判断与国家统计局的观点比较接近。统计局近日指出:震后国民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随着夏粮丰收的实现,食品将开始降价,全国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趋降态势,因此通胀压力不会加大。

  此外,一些机构还作出了“中国通胀洪峰已过”的分析预期。央行日前也做出过类似的前瞻性评估。央行认为,眼下,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有所降低———经济增长或高位趋稳并适度放缓,物价拉升的空间也相应缩小。

  不过,不同的观点依然存在。祁京梅就认为,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地震对5月份CPI基本没什么影响,但是,四川地震的影响可能滞后,也就是说,可能在6、7月份表现出来。

  输入型通胀观点派:国内物价只能短期乐观

  仔细分析昨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还发现,1至5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8.1%,涨幅虽比1至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5.2个百分点。

  那么,透过这种阶段性数据来说,是否意味着物价走势并非下行大势已定呢?

  “仅仅就着一个月的数据来判断,不仅不实际,也不科学。”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受访时直指,尽管5月份的CPI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但不能因此就对今后几个月的物价盲目乐观。

  在陶冬看来,此番CPI下降,依然是建立在原有基数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本月食品类物价走低了,虽然拉低了整体CPI水平,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种类物价上涨的趋势。他甚至认为,中国的通胀明显在由食品单一通胀向全方位通胀转化,包括工资、原材料、能源,以及由于短缺引起的公共产品的价格通胀。

  知名经济学家谢国忠也告诉记者,在全球普遍高通胀、低增长的大环境下,不能仅凭单月数据,就认定通胀压力有所减缓。并且,抑制通胀不可能仅通过打压粮食、肉禽类价格来完成。“通胀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货币政策不能因为增长有所减缓而放松。”

  此外,花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在昨日受访时还一再表示:中国目前的通胀属于外部输入型通胀———至少,由于国际原油、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走高,而中国对之有着很高的依赖度;加之国际热钱短期内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的“淘金”机会,所有这些因素,都必然将中国国内通胀水平推高,并持久锁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

  与黄益平的判断颇为接近的是,世界银行在其日前最新发表的《2008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中指出:2007年下半年能源和国际交易粮食名义价格上涨了25%。报告称,食品和能源价格高涨对发展中国家构成挑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攀升的主导力量。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