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发改委官员:震后经济将持续增长 通胀亦将收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 00:45 中国经济周刊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震后经济将持续增长,通胀亦将收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不断攀升的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涨幅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四川大地震之后,CPI走势如何又引发了很多猜想。 

  据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增加了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在4月30日公布的3月CPI为8.3%)。从季度上来看,今年一季度CPI上涨率高达8%,创12年来的季度新高。 

    “这次汶川地震强度比较大,灾害涉及范围比较宽,对存量资产的影响规模比较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而且四川是粮食和猪肉生产基地之一,平时要输出粮食和猪肉,但在地震灾害之后,不仅短期内不能输出,而且还得从外面输入,对物价肯定会有推高作用。但这不会改变CPI增长下半年略比上半年收敛的总趋势,同时,经济稳定增长的大趋势也不会改变。” 

  本轮通胀的六大成因 

  陈东琪认为,和去年相比,目前物价形势表现出新的特征:CPI、R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流通领域供求关系)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映生产者定价行为)三大物价指标同步上行,改变了去年二季度以前只有CPI一个指数上涨的形势;在食品价格继续保持涨势的同时,家电、服装和房租等非食品类价格出现补涨;上游产品涨价向下游传导的压力较大;大地震之后,对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

    陈东琪指出,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共出现过四次物价上涨较高的时期。

    第一次在1985年,CPI上涨率最高为9.3%;第二次在1988-1989年,CPI上涨率最高时分别达到18.8%和18%;第三次在1993年、1994年和1995年,CPI上涨率最高时分别高达14.7%、24.1%和17.1%。纵向相比,前三次通货膨胀一次比一次严重,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付出代价一次比一次大。这一次对物价上涨的控制,动手比较早,应当有能力控制在“两位数”以内。

    陈东琪副院长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本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复杂:一是受需求拉动的影响,去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还在15%以下,今年1-4月超过20%,其中4月份超过22%,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既明显高于1978-2007年年均15%的水平,也大大高于2003年以来各年的增长水平;二是受成本推动的影响,工资、福利待遇等人力开支增加,不动产、能源、原材料及其他上游产品涨价,以及加大节能环保和其他外部性约束的政策力度,都会使生产者的实际成本提高,带来内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三是食品价格本身的上涨占CPI的权重比较大;四是受国际传递的影响;五是前几年滞胀的影响;六是经济高速增长带出的结果。” “应对这种复合型通胀,”陈东琪说,“不能只靠货币政策,还应当结合财政手段综合治理,要在控制和稳定需求的同时,努力增加供给。” 

    本轮通胀具有全球性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加速贬值,能源、资源和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全球通胀率快速攀升。在对铁矿石、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的新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国际初级产品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承受着较大的外生成本型通胀压力。 

    4月16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CPI指数同比增长8%后,欧盟统计局同日宣布,欧元区3月份CPI同比增长达到3.6%,创近16年来新高。 

    “CPI上涨率,不仅欧盟和美国加快上涨,俄罗斯和印度等国近几个月是两位数,而且各国之间的涨价互相推动。可以说,这一轮通胀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次大范围、大幅度、突发性、全球性的通胀,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陈东琪表示,“这次全球通胀突出表现为能源、粮食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其势头很强。” 

    相关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美欧等国家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采取了持续大幅降低利率的措施应对经济衰退。充裕的货币供应以及随后经济复苏产生的巨大需求,推动石油价格不断上升。由于石油短缺威胁到了国家能源安全,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始将粮食作为能源生产的原料,大幅增加了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引发了粮食价格暴涨。小麦价格近两年来上涨近两倍,玉米价格上涨一倍多,大豆价格上涨近一倍。国际原油和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了铁矿石和铜等其他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平均上涨30%-50%。 

    “全球通胀风险在不断向中国转移,”陈东琪认为,“同时,发达国家也在向中国转移衰退风险。” 

    随着全球性经济收缩,我国GDP增长出现减速现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0.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部分工业企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增速下滑,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同时,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48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同比减少49亿美元,下降10.6%,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陈东琪认为,“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风险全球化,以前我们只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对风险全球化估计不足。今后的宏观调控,不仅要注意‘内调’,而且要注意‘外调’,要防范外部风险的冲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