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疯狂圈占中国金矿(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1日 17:15 中国新闻网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黄金生产国。早在20年前,就已有外国淘金者进入中国。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黄金产业的采矿和冶炼都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控制,禁止外资进入。

  2000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六部门颁布意见,提出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允许外商独资进行勘查,允许外商购买国有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并可以依法转让。

  此后不久,国务院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云南、四川、陕西等重要西部矿业省份,还制定了具体的甚至是更为优惠的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地方法规。同时,我国黄金产业的“十五”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到,要引进外资开发国内黄金资源。

  随着中国加入WTO,黄金生产与流通领域对外资的限制进一步放宽,但开采办矿仍然局限于“低品位、难选冶”的金矿,同时仍然禁止外商设立独资黄金矿产企业。

  尽管限制仍然不少,但外资依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与这一系列政策对应的背景是,中国的黄金需求非常强劲。去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增长了12.8%,达到234吨,而国内黄金生产能力却只有212吨。

  有关专家认为,在国家对矿业缺少统一管理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地区争相降低引资门坎进行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忽略资源成本、淡化当地百姓的长期受益等问题,可能会引发矿地矛盾尖锐、资源枯竭、环境恢复困难等问题,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得不偿失。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开的信息,2003年外资对中国地勘业投入达14.5亿元,共取得探矿权74宗,采矿权148宗,分别占全国总数的0.9%、0.4%。虽然还是小头,但这些外资矿业公司找到的金矿让人心跳。

  有关专家认为,鉴于资源紧缺、黄金投资属性增强的趋势,外资圈占中国主要金矿山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中国有必要调整特殊资源的管理政策,以保证相关产业的效益最大化。

  2007年10月,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低品位、难选冶金矿的开采、选矿以及冶炼等贵金属资源开发项目已悄然退出。这一动向被分析为国家更加注意黄金工业的产业安全,是限制外资进入黄金工业的一个信号。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对黄金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不再鼓励外商投资。

  尽快对中国各类战略矿产资源实施国家管制并建立战略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机制,是一个关乎中国国家安全及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虽然有关部门此前已经采取了一些类似取消出口退税、实行出口配额等限制措施,但这种监管力度远为不足,而必须雷厉风行地尽快对各类战略矿产资源的现行产业布局加以全面性的、结构性的调整和重组。(张梦)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