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热评中国新政府 最关注经济官员人选(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4:24  环球时报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北京分社社长柯舍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在奥运年将面临很大压力,这是正常现象。“少数对中国不友好的势力在利用每个机会进行破坏,有胡乱报道的、有报道不对的”,“但是,大多数人和大多数国际舆论还是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对奥运会的努力”。柯舍夫认为,民生是中国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政府采取措施步伐最大的。一位英国记者也向《环球时报》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从几年前开始,民生问题就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农村发展、低收入群体、生产安全等等。今年两会将这些问题更系统地提出来了,其中比较新的是通货膨胀。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今年工作的蓝图,把通货膨胀放在那么突出的位置是很罕见的。”

  面临“更加透明”的需求

  中国新政府诞生在信息透明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也被一些外国记者注意到了。柯舍夫认为,随着中国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中国政府正面临着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的新工作环境,那位英国记者也指出,“对信息透明化的需求不仅来自国际,很大程度也来自国内”。柯舍夫在中国扩大信息开放度上体会很深。“我从2004年就开始采访两会,感觉中国的信息公开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次两会,几乎所有的重要资料都是公开的、都是能拿到的。所有重要部门的领导人,记者对他们采访都是没问题的。比如对商务部部长的集体采访,他非常坦率和公开,所有中国遇到的问题都谈得很清楚。”柯舍夫还说,拿中国和俄罗斯相比,他觉得俄罗斯不如中国更透明。

  英国记者表示,“中国管理这么大的国家是很难的,任何一个政府都会感到压力很大”。柯舍夫也认为:“管理这样的国家难度挺大的。对行政机构来说,权力太分散不行,太集中也不行。这次的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就比较符合自己的特色,但这种改革不会是最后一次,每一次改革都要符合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记者表示,前一届政府已经非常“职业”,现在越来越少给记者们带来一些“很突然”的消息。主要因为,政府的工作越来越制度化,平时就会不断有新的政策出台,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到两会上来解决。他认为,新政府应该加强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投入。此外,司法建设也应该加强,应该让中国老百姓感到法律是可以保护他们的,而不是只保护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越南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上有很多共同点。阮春正说,越南的几届政府也不断推进机构改革。比如,把以前与农业有关的零散的水利部、林业局等集中起来成为一个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中国和越南的政府机构都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政府机构的组织都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改革应该逐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而且还应该向其他国家学习。中国的各种数据比以前大了很多,遇到的问题也比越南要更加复杂。

  新政府“稳定中有新意”

  印度的曼杜-巴拉教授称赞说:“新当选的副总理以及很多部长都有很高的学历,来自多个专业领域,知识型、专家型领导集体正在形成。”她认为,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向建设知识社会和法治社会努力。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埃及政府官员对中国这次部委重组表示理解和赞赏,认为这样做无疑重组了原有的职能资源,更科学化、合理化,可以使政府部门更加高效和有序地运作等。埃及环保署一位要求不透露其名字的官员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中国这次新成立了环保部,证明中国开始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了,这是“与世界接轨的表现”,他说,在他的脑海中,中国的长江应该是清澈的。

  来自古巴拉美通讯社的记者埃尔南德斯评价新一届中国政府的新老组合是“稳定中有新意”。埃尔南德斯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设立新的环境保护部说明中国政府领导人的选举和重组是“与时俱进”的。此外,埃尔南德斯还提到,两岸关系非常敏感微妙,这也是新一届政府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松的问题。虽然中国已在国际社会中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友好关系网,但是中国如何处理与美国这样的大国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依然很重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一届政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年轻、学历高。数位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领导人进入了国家最高领导层;还有几位拥有博士学位。过去的政府领导人大多数是工科专业毕业的,现在有更多的文科专业领导人出现在政府组成人员名单中,使得新一届政府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不仅具有处理经济事务的能力,也具有处理社会事务和其他事务的能力。相当多的新一届政府成员都拥有良好的执政经历,主持过一个省或市的具体工作,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从事中央工作。此外,很多部长都有优秀的专业背景,将对他们完成行业管理的工作起重要作用。他还说,新一届政府的选举更加注重民意,坚决杜绝“带病上岗”,例如坚决防止提拔那些经济上有问题的领导干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