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放量央票狂吸过剩流动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2:46 新京报

  3月9日,北京市崇文区光明楼津味烧饼铺的摊主刘军在自己的铺子前贴出一张纸,“自即日起,本铺烧饼由5角一枚改为6角一枚。”贴出后马上招来老顾客一阵埋怨。刘军忙不迭地赔小心说:“实在对不住,现在面粉都涨到8块4一斤了,我也是没办法!”

  像顾客埋怨刘军一样,刘军也埋怨面粉商,“今年你们都涨三回了,我才涨这么一回,实在叫人扛不住。”天下的买卖都是这样,要买得的东西越来越贵,买东西的总怪卖东西的贪心,却未曾注意到这涨价的背后有另外一个幽灵在控制着这一切。

  一季度发行万亿央票

  这个神秘幽灵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失控的货币供应量。

  当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时,货币就会贬值,商品价格随之上涨。要控制物价,就必须把货币供应量封存一部分。

  为实现2008年CPI控制在4.8%以内的目标,央行正向市场大量投放央行票据,通过封冻银行资金减少货币供应,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1月3日起,央行开始逐渐加大对央票投放力度。截至3月12日,央行已分10次放出13230亿央票,其规模相当于今年全银行业贷款规模的1/3略强。

  从这10次央票投放规模看,央行对3年期央票一直呈放大趋势,从1月初10亿猛增到3月5日1000亿,显示央行对未来流动性控制持逐步严厉的势头。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与一季度贷款增速加大有非常大关系。招商银行债券行业分析师阎素萍表示,去年四季度的信贷突然紧缩,使得部分贷款被迫押后,新年伊始押后的贷款集中发放,造成年初贷款增速猛增,同时商业银行本着“早放贷、早收益”的原则,加大放贷规模,造成年初流动性大量增加,央行频繁使用3年期央票这种深度锁定工具,目的就在于对冲市场内过多的流动性。

  央票频现显央行调控窘境

  在收缩流动性方面,央行拥有多种手段,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规范商业银行放贷行为、允许人民币加速升值等等。但从市场上观察,发行央票已成为央行现阶段最常用的手段。

  高盛公司经济学家梁红表示,中国未来加息空间已十分狭小。中国拥有大量出口商、进口商,尽管中国有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但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条件下,若利率再高于美国,将会导致外来流动性大量涌入,反而加速中国流动性的泛滥。

  交通银行研究部3月12日一份名为《2008年2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点评和近期展望》报告显示,1月份流入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9%,不排除部分是热钱流入的可能。

  加速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使监管当局不愿轻言升值。因为中国目前的出口还是依赖很多技术附加值很低的产品,升值造成以外币计价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削弱本国竞争力,进而打击国内的生产和就业,引发经济不景气。

  而人民币汇率不改革而美元持续贬值,意味着货币供应量构成两部分之一的外汇流入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总盘不再增大,只有拼命压缩货币供应量的另一部分———银行信贷。换言之,在谨慎使用利率和升值两种手段之后,央行只有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发行央票上大做文章。

  但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也给央行带来不尽的烦恼,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各银行是一视同仁,对于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只是皮肉之痒,而对中小银行却是剜骨之痛。中小银行流动性本来就缺乏,提高准备金率后,造成更严重银行间资金分布不平衡局面。

  “而央票则要灵活得多,央行根据各银行各自需要投放央票,加之央票利率(1年期4.0583%、3月期3.4%左右,3年期4.56%)远高于存款准备金1.62%的利率,对于银行来讲,资金收益水平更高,央行可以借此来照顾商业银行的利益。”招商银行分析师阎素萍解释道。

  本报记者 周鹏飞 实习生 彭巧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