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构投资者为何未能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4:35 金融时报

  记者 李侠

  就在美联储宣布扩大证券借贷项目,向一级交易商出借2000亿美元的救市措施,欧美五大央行也纷纷推出向金融市场注资以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举措,全球股市一片上扬之际,A股市场却再次连续暴跌,周四不仅一举跌穿了4000点大关,周五盘中最低更是击穿3900点大关。

  有关统计显示,自1月14日大盘开始的这轮阶段性下跌以来,领跌主力全部属于基金重仓品种,相当部分绩优蓝筹股跌幅已在40%以上甚至“腰斩”。席位交易信息显示,以机构席位为主的席位号在1月下旬还不是太多,在近期则加大了减仓力度,在不少基金重仓股身上都能看到基金席位卖出金额排名居于前列,而金融、地产、装备制造、航空等板块成为机构重点减持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的市场反弹都是半路夭折的原因,机构的持续减仓行为由个别机构向越来越多的机构蔓延,进而对大盘的加速下跌起到了进一步推波助澜的作用。

  机构投资者为什么未能发挥出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起到加大市场波动的反作用呢?

  不协调发展是机构投资者难以发挥市场稳定作用的重要原因。近两三年间尤其是自去年以来,牛市的财富效应使得证券投资基金获得了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市场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占沪深股市总市值约50%,其中仅基金持股比重就占28%左右。一位市场专家指出,与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社保基金以及企业年金相比,证券投资基金运营资金的流动性和必须定期给投资者回报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质上仍属于短期投资者,因而在稳定市场方面显然要逊色许多。

  去年9月以来股市的波动走势也充分暴露出基金的局限性。9月份以后,沪深股市在大盘股带动下出现加速上扬走势,上证指数从4000多点升至最高6124点,这其中基金的推波助澜成为大盘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到,在大盘指数高企、估值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那些谨慎的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保险公司、QFII包括私募基金已经在逐渐减仓甚至离场,但不断涌向基金的巨量资金在使得基金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其天然的助涨功能通过股市上涨—基金净值增加—投资者积极申购—基金追加投资—资金推动股市继续上涨这一过程凸显。而在此后股市下跌过程中,开放式基金的助跌功能又通过股市下跌—基金净值减少—投资者大量赎回—基金被迫售股套现—加速股市下跌的过程得到充分展示。这其中,基金投资日前步入“散户时代”,大量个人投资者将炒作股票时的“追涨杀跌”的习惯带入基金投资中,在股市下跌时大量选择赎回的行为,使得基金不得不卖出股票来应对赎回压力,客观上也抑制了基金稳定市场作用的发挥。

  另一方面,市场也遗憾地看到,有相当部分的基金公司散户特性明显,热衷于题材炒作、短线操作,投机意识较为浓厚。而机构间同样存在的羊群效应,使得一些机构的跟风意识、频繁操作频率较之散户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未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市场的波动风险。

  而与投资基金相比,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QFII等相对要稳健、理性,但相对规模过小又使其难以对基金形成有效制衡。而境外成熟市场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实力相对均衡,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号称三大主力,相互制衡,并且在持股周期上也更为长久,从而保证了证券市场波动较小、相对稳定。

  专家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也可以发挥出稳定市场的作用,关键是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市场和制度条件。进一步培养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既有赖于监管层的制约,更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配套。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去年底曾表示,要抓住有利时机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他指出,要推动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专业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的作用。要在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整体规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改变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较快、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机构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继续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资本比例和规模,鼓励和引导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相互竞争的专业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专家表示,这既是推动机构投资者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目前机构投资者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必要措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