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敬琏:防止大好经济逆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9:55 《英才》
吴敬琏精彩观点 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已经在2007年开始浮出水面,出现了系统性风险,而防止逆转是首要任务。 在接受《英才》记者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专访时,吴敬琏指出保证经济既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协调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物价上涨老百姓有意见,这是个宏观问题。要么抑制需求,要么增加供给,政府比较容易做的是抑制需求,而抑制需求主要有两个手段:一个是少发票子,另一个是预算不留赤字。但问题出在前两年票子发得太多了,有个滞后期,滞后期一过,多发的票子在市场上起作用了,股票、房地产和收藏品都涨起来了,然后就是消费物价指数。现在,没有多少手段收票子,越提息,外国钱进来的越多,所以还是要加快人民币升值,少发票子,别买那么多美元。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不同的。从短期来说,发票子老百姓都高兴,但是长期下来又不得了,所以政府一定要考虑长期影响是什么。照顾各种人的利益,各个社会集团要互相之间合作,实现的关键还是改革的问题,好的市场体系,才能够保障既好又快的发展。 流动性过剩,或者说货币的过量供应,导致了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在吴敬琏看来正是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中国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 从经济的深层结构看,内部失衡主要的表现就是GDP在投资和消费结构上的失衡,主要问题就是过度投资和消费不足。我们现在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而消费的比重严重偏低。这样就造成了许多问题,比如说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过慢,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这样一系列问题。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就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它会造成我们跟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我们的贸易条件变差就使很多产品卖不出价钱,收入很低,又搭上了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环境。 这样一些内部、外部失衡,还会引起我们整个金融体系变得非常的脆弱,当出现了外部或者内部的冲击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东亚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一个高成长期,但是好像他们大多数都没有逃脱,出现了金融的系统性危机以后,损失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就是要尽力防止大好的经济成长形势出现逆转。 内外失衡的问题,最深层的根源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吴敬琏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在于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 2007年关于宏观经济态势和流动性过剩问题,经济学界曾经有过集中的讨论,这些讨论的结论归结为一点,就是内外失衡以至于它的宏观经济表现,货币的过量供应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威胁等等最深层的根源在于增长模式的缺陷。要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些困难和挑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发展的模式。但转变发展模式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们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就要求转变增长方式,10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五”的时候再次提出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的重心内容。2006年执行的情况不是太理想,所以到了去年的十七大再次重申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整理|本刊记者严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