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解读湖南省浏阳市城市建设发展新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0:39 中国经济时报

  王晓红 黄粒粟

   在浏阳这方人杰地灵的“红土地”上,“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今天,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的浏阳人又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干得热火朝天,创造了城市基础建设拉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浏阳人领跑三湘。第一条通县高等级公路在浏阳贯通,第一槌集镇土地拍卖锣声在浏阳敲响,第一个全县(市)性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试点在浏阳成功推进……改革的春风吹绿了浏阳的山山水水。

   两会前夕,中共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浏阳城市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富裕浏阳人民、富裕浏阳财政”为总目标,在拉通长浏高速,推进融城发展,打造工业新城,构筑经济走廊,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浏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形势篇

  交通先行,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至今已有1700多年置县史的浏阳,连接湘赣二省,扼守吴楚咽喉,举世闻名的浏阳河九曲蜿蜒,交通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然而,在十几年之前,这座《浏阳河》歌声中飘荡的美丽城市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展现给人们的似乎也只有光辉的“红色”记忆。

   在漫长的岁月里,浏阳一直是一个“出门难”的地方。莽莽苍苍的罗霄山脉横贯东西,将5007平方公里的区域包围在崇山峻岭之中,也把浏阳人所有的希望困在了“山间”。闭塞的自然环境阻遏了当地经济发展,浏阳人渴望走出这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态,公路成了浏阳人“走出去”的惟一选择,承载着浏阳人全部的梦想。

   “要致富,先修路”。在浏阳,“交通先行”的致富理念深入人心。浏阳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从修路起步的。长浏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等的建成,使交通和客运、物流网络不断完善,改善和调整了交通运输结构,全市的经济社会才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的大步跨越,使浏阳迅速摆脱贫困的影子,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湖南省四强行列。

   2002年10月,浏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放带动、交通先行、三足鼎立、人气东聚”的发展战略:对浏东、大文、永社、浏跃四条国省道全面升级改造,启动“四线一环”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一个总长1300多公里的“一小时快速通道”倏然形成。

   路修通了,浏阳的发展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加速。在交通带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1996年10月浏永高等级公路通车,当年财税总收入3.7亿元,到2007年按22.04亿计算,短短十余年间增加了5.95倍。浏阳从此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07年市域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5位。

   交通促经济的全面发展使浏阳人尝到了修路的甜头。交通促经济,经济促交通,一个良性循环很快形成,而且循环也越来越快。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离不开国家开发银行的强力金融支持。

   从2001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投资首次进入浏阳,到2002年建立湖南省第一个开发性金融试点市,2006年开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市,再到2006年下半年开发行与地方政府建立湖南省第一个开发性金融合作办,短短五六年间,开发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在浏阳这个县级市重点围绕县城市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领域结出了硕果,促进了浏阳县域经济的发展。

   “浏阳市是湖南省与开发行合作最早,领域最广的县(市),也是受益最大的县(市),到2007年止,开行已发放全市各类政策性贷款近15亿元,为浏阳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撑。”浏阳市市长梁仲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开发性金融的扶持为浏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城市基础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浏阳逐步形成。

  ■思路篇

  以人为本,用现代理念谋宏图

   如何抓住开发性金融扶持的机遇促进浏阳城市建设的发展?浏阳城市建设基础比较差,城市化水平低,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超常发展。根据实际,近年来,浏阳市通过探索确立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好中求快,突出特色,协调发展,讲究效益”的城市发展理念。

   浏阳市决策层如此阐释该理念:“与时俱进”就是勇于克服满足现有城建成就的“井底蛙”情绪,克服重规模、轻质量品位的思想,让思想观念与时代同步更新,事业与时代同步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将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基本准则,充分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管理城建工作。“好中求快”就是以“好”作为城建城市的首要标准,在“好”的前提下追求发展速度。“突出特色”是指城建要注重地方个性,城区要突出山水园林、浏阳河文化以及浏阳作为花炮名城的特色。“协调发展”是指组织城建时各部门单位要协调主攻,城镇化与城镇扩容提质要协调拓展,城建与城管要协调推进。“讲究效益”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分清轻重缓急,启动一项,建成一项,不盲目铺摊子,不搞“胡子”工程,追求城建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完美统一。

   浏阳城区定位为“文化底蕴丰厚、人居环境优雅、经济建设繁荣的山水型花炮名城”。城区建设贯彻“重点南拓东进,同步扩延西北,打造城市品牌,致力培育亮点”的发展思路,坚持“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发展原则,强调追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发展目标。

   “四高”发展目标高瞻远瞩,但城市要建设,资金是关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财政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近年来,浏阳市创新城市建设市场机制,有效解决了长期来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推动城市建设跃上高速列车。

   “十五”期间,通过市场化运作,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0亿元,城镇建成面积达90平方公里;转移农民进城15万人,城镇人口达47万人,城镇化率由24.6%上升到35.4%,年均增长2.16个百分点,比湖南省平均增长水平高出0.7个百分点。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工业新区和中心镇为支撑的全新城市格局。

   把政府包揽变为市场运作——浏阳城建人开创信用贷款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先河。连续三年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城市基础设施信用贷款合同,共利用资金7.6亿元,获得建行、工行等其他商业银行贷款7.9亿元。

   浏阳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兼浏阳市城建投集团公司董事长邓益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发性金融的投入,大大增强了浏阳市城市建设资金实力,重点项目资金紧缺的问题迎刃而解。短短几年,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营造了新城区发展空间,而且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银政企三赢的良好效果。”

   据悉,浏阳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1日,是经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代表政府经营、管理城市建设资金和国有城建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城建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垄断经营城区国有土地的经济实体,是依据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企业法人。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现有资产24.8亿元。

   开发银行的金融支持为加快浏阳城市化进程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城建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到多赢目的,加强了城建集团的制度建设、法人建设、信用建设和现金流建设。截至2007年,开行对浏阳市各类贷款项目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交通、红色旅游、中小企业等各个领域。城建集团发挥融资平台的功能,仅2007年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42亿元,实现经营收入2.73亿元,为浏阳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开发银行“资金流”的强力注入进一步带来浏阳的“城建流”,大批基础设施很快建成。目前,日处理污水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自来水厂扩容后,日供水能力由1998年的3万吨提高到目前的10万吨。

   同时,以市场项目和民间资本广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通道。该市永安镇利用湖南省首家大型连锁超市家润多超市项目资金和永和村企业自愿捐助的100万元,完成了永安大道、5公里村道的改造和绿化亮化工程,并投资3000万元建成乡镇一流水平的浏阳人民医院——永安医院。

   社港镇将车辆停靠收费权转让给项目开发商,由其投入400万元建成总面积达6080平方米的客运站、社会停车场、和其他配套设施。并按照“社区牵头,居民为主,政府补助”的模式,筹资400多万元建成北区第一条麻石步行街,改造了下市街等地段背街小巷和下水设施,使千年古镇再展新颜。

   城市园区市场化,是浏阳创新城建市场机制的又一亮点。浏阳生物医药园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是浏阳的两大工业园,也是振兴浏阳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产业基地按照“谁投入,谁受益”原则,实行开放式公司制办园,利用中介招商引资达12亿元。基地所在地永安镇实行股田制,利用农民征地拆迁补偿金入股800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在长沙市两区八园首推工业房地产,一期项目利用市场资金6000万元建设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办公楼和配套设施供企业租赁,为振兴城市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篇

  城建民生工程,支撑和谐社会的基石

   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支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浏阳实行城建逐月述职制度,充分发挥述职考评的“镜子、尺子、鞭子”作用,激励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严抓死守。浏阳市城市建设集团、市建设部门通过对城镇公用事业项目打捆经营,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贷7亿多元用于城镇供排水、环卫、燃气等公用事业建设。

   2007年,政府投资1.37亿元建设8条道路,带动社会投资项目报建122项,投资概算达8.84亿元,其中房地产6.1亿元,竣工面积63.9万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完成浏阳河中路、世纪大道、106国道等干道供水管线和亚太新城等4个小区管线建设,拓展主干管线10公里。

   城镇遍布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令人萌发“有仙则名,有龙则灵”之慨。充分利用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水曲环绕、景色秀丽的自然环境,构建出道路因山就势、建筑高低错落、鲜花绿树环绕的人居环境,形成青山、碧水、绿洲、名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景,一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新改建的6座公厕和6条背街小巷,更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更多的农民进城创业,是浏阳城建民生工程的又一亮点。浏阳是一个农业大市,有农业人口94万人,占总人口的71%。如何使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富得快”?按照“注重政策驱动力,扩展城镇容纳力,增强城镇吸引力,提升城镇经济力”的全新理念,浏阳颁发《关于引导10万农民进城镇创业的意见》,出台8条鼓励农民进城镇的优惠政策,改“先买票后上车”为“边上车边买票”。

   2006年,浏阳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按照“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新模式,全年安排小城镇建设投资300万元,拉动各乡镇投入5亿元,促使小城镇建设在百里浏河呈现千帆竞发之势。投资600万元编制小城镇规划,建制镇详规覆盖率达90%,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使小城镇建设走出“一条马路两排房,有场无市空壳城”的误区,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针对一些农民“务工无技,致富无门”的现象,围绕“懂技术,精管理,善经营”的目标,会同农业劳动等部门,启动规模宏大的阳光培训工程,培训农民2.7万人,从观念素质上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跃升,激发起农民的进城热潮。

   全年实现农民进城创业38189人,城镇化水平达40.9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近年累计转移农民进城15万人,城镇人口达47万,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16个百分点,比湖南省平均增长水平高出0.7个百分点。

   “建一座城镇,兴一群产业,富一方百姓”。在文家市镇食品加工厂里,农民出身的厂长陈昌龙指着装车待运的产品高兴地说:“我看了三年,政府的政策兑了现,我才下决心进镇第二次创业。”当初投资109万元建成的这座加工厂,如今异常红火,产品畅销全国,年产值达800万元,还安排了45名农民就业。进城创业使农民抱上了“金砖”。全市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36元,比上年增长16.5%。

   加快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7年,浏阳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城乡建设协调发展,使创业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1亿元,推进料源路、浏阳河中路、道吾路等城市道路和将军广场立交桥建设,建成公交总站、提质改造烈士公园和10条背街小巷,新、改建6座现代公厕,引进并启动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天马新城、创意财富新世界、财智广场等精品房地产项目顺利开发。全国卫生城市先进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浏永公路提质改造全面完成,上瑞高速浏阳段建成通车,长浏高速路立项获得批准。投入涉农资金3.2亿元,改造建设县乡公路107公里,硬化村道285公里。除险加固75座中小型水库,建成1.8公里城市防洪堤,配套烟水工程281处,整修渠道150公里,清淤扩容山塘920口,土地整理1.54万亩。农村电网三期改造全面推进,永安22万伏和关口、金刚11万伏变电站建成运行。完成10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0个村庄规划编制,推进以“三改三整一分离”为重点的村庄综合整治,建成19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91%,比2006年提高5.52个百分点。

  ■规划篇

  对接长株潭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浏阳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

   浏阳市市长梁仲指出,当前,促进浏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重要的一条,就是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浏阳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和长沙东线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用好用活用足改革试验权,增创新优势,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两型社会改革给浏阳融城发展、经济优化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把握好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建设、设施建设、市场建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的改革发展方向,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重点,主动对接综合改革试验,力求率先突破,赢得发展先机,成为浏阳决策层的共识。

   浏阳是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工业拉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停留。历史上,工业革命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往往伴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而在浏阳,主要面临的是工业文明催生的相应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升。

   在浏阳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决策层响亮提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发展壮大工业新城,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浏阳建设成宜业宜居的魅力城市和长株潭都市人群“第二家园”的目标。

   在此目标下,规划先行。

   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编制工业新城总体规划,浏阳河新农村建设百里示范走廊规划、10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0个村庄规划。从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出发,编制集里桥片区和东沙-杉松片区控制性详规,浏阳河中路片区、西湖山-浦梓港片区、景观大道两厢的城市设计。从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出发,编制公交系统、环卫设施、浏阳河六桥和水系规划。优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容积率、停车泊位、新型墙体材料等硬性指标,提升小区和楼盘的建设品位。宣传实施《城乡规划法》,理顺控违体制机制,全面控制和坚决拆除城市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

   浏阳城市建设2008年将主要启动建设长浏高速和开元东路接线,完成长株高速浏阳段、上瑞高速接线、境内106国道改造和浏永公路亮化工程。

   成立工业新城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创新投融资方式实现滚动发展,重点开发5平方公里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成园面积20平方公里。集中力量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产业化前景好的重磅企业,实现到位资金35亿元;推动泰尔、华纳大等企业上市;扶持绿之韵、迪诺、湘药等企业年产值过5亿元;推进浏阳河酒业、珠江啤酒建成投产;加快发展金马马术训练中心、狮子脑水库综合开发等高档健康休闲项目,打造工业新城亿元企业方阵,促进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酿酒、食品、高档休闲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扩容提质工业小区。推动菲达环保公司投入3.5亿元,加快大瑶造纸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13家企业建厂,形成50万吨再生纸的生产规模。香港投资商投资1亿元建设镇头纺织工业小区的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5家纺织企业建厂。完善荷花工业小区规划,加快项目引进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鼓励其他各工业小区借助自身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实现错位发展。工业小区完成总产值48亿元。

   全力打造名河之旅。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浏阳河沿岸人文古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串联起大围山、石柱峰、道吾山、耀邦故居、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石霜寺等景区景点,融合花炮和名河文化,打造日游旅游河、夜观烟花景的名河之旅。促进大围山创国家地质公园、周洛创3A级景区、生物医药园创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银天申评五星级酒店、神农山庄创绿色酒店等。

   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全面落实商贸网点布局规划,引进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扶持“比一比”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繁荣花炮交易展示中心、湘东建材大市场、工业品大市场和民俗文化步行街,促进以浏阳河广场为核心的休闲商圈,以新文路步行街为轴心的高档消费商圈,以烈士公园为核心的大众消费商圈形成。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标准农家店60家,规范农村集贸市场。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做好酒类和成品油管理、生猪定点屠宰等工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成企业进出口交货总额7.2亿美元。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浏阳处处显现着城市建设的开发热潮。“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优美动听的《浏阳河》,传遍了五湖四海。如今,精诚团结的浏阳人唱出的更是一曲激昂的城市建设高歌。

   撤县设市后的浏阳城市建设发展这十几年,可以说是浏阳人全力奔小康的生动写照。我们期待,百强县浏阳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发展洪流中激流勇进,取得率先突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