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回首五轮机构改革:30年来中国的市场化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4:14 新京报

  即将开始的第六轮机构改革,暗合的是30年来中国的市场化之路。“成立什么样的部,只是一种形式。政府应该更多地从管理微观经济转向主管公共事业公共服务。”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大幕。1992年,“坚持改革开放”作为两个基本点之一写入党章,至今,中国改革开放仍在路上。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5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和任务不同,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同样,2008年,即将开始第六轮的机构改革,无论是精简机构、裁撤人员,还是解决职能交叉、理顺体制等问题,也暗合的是30年来中国的市场化之路。

  回首过去5次改革历程,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清晰可见。正如有关专家所说,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必然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

  时间:1982年

  代表机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1982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此前不久,国务院已经开启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机构改革。邓小平曾言,这是一场革命。

  此轮机构改革,设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兼任。

  报告中解释了设立国家经委的目的,“为了搞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国家日常经济活动的指挥必须集中统一,目前领导多头、管理分散的状况必须改变,为此决定重新组建国家经济委员会并扩大其职权和业务范围。”

  此轮改革还设立了对外经济贸易部,由当时的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而来。这个部委在中国15年的加入WTO的谈判中,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这次机构改革在现代政府管理上迈出关键一步的是,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政企分开,中石油诞生

  时间:1988年

  代表机构:中石油

  第二轮改革矛头直指政企不分。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平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现有机构的弊端愈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结构不合理,在职能上微观管的过多,宏观调控不力;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的、法律的间接管理方式等。

  此轮机构改革组建了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构改革方案将其定位为国务院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不再承担微观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职能,是一个高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

  此轮机构改革之后,还出现了几个“部级”的公司,石油部撤销组成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部撤销组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此轮机构改革给现代政府管理留下了最宝贵的遗产,公务员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成目标

  时间:1993年

  代表机构:航空航天工业部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3年3月召开的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企不分再次出现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中。

  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罗干表示,“这次机构改革和以往机构改革的不同,就是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改革的目标。”

  针对政企不分的问题,罗干提出,要坚决把属于企业的权力放给企业,把应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

  部委改公司在这次改革中再次出现,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分别组建了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航天工业总公司。

  正如中国的市场化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体现在机构改革中,罗干当时坦言,“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长过程来说,目前这个方案还带有一定的过渡性,有的还带有试点性质。今后,还要继续深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