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紧”再定调 企业忙“过冬”(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05:58 中国经营报

  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如军透露,在内部宏观调控和外部经济需求下滑后,目前国内钢铁行业企业普遍比较困难,特别是铁矿石原材料及能源涨价,让他们面临新一轮挑战。

  应对之策

  《政府工作报告》中称,“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密切跟踪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相对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口径,这一有关宏观调控的表述显然更富有弹性。

  但坚信自己判断准确的金志国,已为青啤准备了四件“过冬棉袄”:一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二是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管理创新;四是价格战略。

  而刘如军则表示,目前银行收紧信贷,利率上调,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有的企业发展了,有的企业倒闭了,企业要在调控过程中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支撑点。

  不过,面对即将结束的经济周期,全国政协委员、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刘汉元不无担忧地说:“国家在推进宏观调控时要把握节奏和力度,注意微观层面上企业主体经营的压力,警惕宏观调控重走历史弯路。”

  1993年上半年,为防范和控制反复出现的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中央出台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严控货币发行和新开工项目,整顿房地产市场,经济过热压力很快缓解,物价开始回落。

  但据刘汉元回忆,当时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快诱发了新问题:市场供求总格局由商品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造成了1994年~1998年的连续经济衰退以及1998年起长达5年的通货紧缩。

  刘汉元称,那一次经济衰退给国家造成了超过4万亿元的巨大经济损失,直到2002年前后,国内经济形势才逐步回暖。他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又出现了部分地区和行业投资增长过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物价普遍上涨等问题,加上全球经济放缓,在此背景下实施严厉的调控措施,有可能引起经济减速并滑入通货紧缩通道,以至于重蹈覆辙。

  “目前严厉的调控措施、信贷控制并未缓解通胀压力,反而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通货膨胀,”他分析说,“由于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台,企业经营环境受到冲击,各项新增成本转移到终端产品中去,导致涉农的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再引发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连环上升。”

  刘汉元建议,政府应时刻注意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防止调控过犹不及,要适度放松紧缩银根的调控政策,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