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凯:涨价仍属结构性 宏调不能压太狠(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9:06 南方都市报

  周小川:宏调不能压得太狠

  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宏观调控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经济整体在这五年做到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这也说明货币政策是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周小川称,宏观调控一方面取得了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中国特点来看,中国GDP中储蓄率比较高,储蓄率高就是银行体系可流动的钱比较多,这样就有推动投资的基础。本来大家也希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有足够的钱在后面支撑。所以经济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流动性偏多、投资热情偏大的过程,所以要不断调整它。但调整过程中也不能压得太狠,如果把流动性压为零,把投资热情全部压掉了,也不太好。所以要不断地调控这种热情,跟踪这种变化,但力度要合适,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平稳稳健增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评价,我认为目前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5次物价上涨与调控

  1980-1981

  1980年,中国商品价格上涨了6%.

  1981年,政府开始紧急刹车。采取的措施包括,全面压缩计划外投资,借用地方财政存款,暂时冻结企业存在银行的自有资金、紧缩银行贷款,连续两次发文,要求各地调控物价,严禁议价。

  当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高达90%以上,国家行政命令式的调控手段立即见效。

  1985-1986

  1985年,中国经济再次驶入快车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公报》记载,1985年,中国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8.8%.

  当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物价增长指数在1986年回落到6%.但马上就有声音出来了,认为经济已经紧缩,宏观调控应该放松。

  1988-1990

  1988年,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去年上升18.5%.

  袁钢明介绍,这有一个特殊背景,就是1987年决定允许企业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

  政府紧急停止了“物价闯关”,从第四季度开始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削减基本建设投资,措施之严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1990年通货膨胀率降到3.1%,经济增长率也从11.3%跌到了3.8%,为改革开放以来回落幅度最大。

  1992-1996

  1992年经济再次起飞。就在各界争论是否过热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一锤定音,开始进行宏观调控。1993年6月24日,“十六条”发布,中央通过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重新审查开发区,停止地方当局向企业和农民集资等措施,调控高涨的物价。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通过经济手段。”袁钢明评价。这一年,一市民存在银行的1万块钱,在3年后就变成了1万七,几乎翻了一番。

  2006-2007

  2006年下半年,中国又迎来了一轮物价上涨。

  “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而且是综合的经济手段,来调控物价,虽然春节前也出台了一些限价措施,但这应该是暂时的,主要是为了让百姓过个安稳的春节。”袁钢明说。

  采写:本报记者 游星宇 朱丰俊 严艳 钟欣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