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辜胜阻:更多利用财政政策应对通胀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11:47 新浪财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当前影响物价的外部因素明显、农产品和能源资源价格较高、企业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我国物价上涨将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涨幅较大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应当在扩大供给和缓解低收入阶层的经济压力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的CPI上涨幅度均保持在了6.9% 、6.5% 和7.1%高位。本次物价上涨在结构上很不平衡,尤其是涉及普通老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如食品、猪肉、食用油、柴油、液化气等是此次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2007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上升48.3%。今年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猪肉价格保持了同比58.8%的涨幅。在生活必需品领涨的情况下,这方面开支在家庭总收入中占较大比重的低收入者将是受影响最大的社会群体。合理的财政税收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自动稳定器”。当前,要通过减免税费、提高补贴、增加转移支付、扩大公共产品投入等措施,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增加农产品供给、利用补贴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方面的作用。

  实现“两防”目标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2007年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共上调了5.5个百分点(从9%上调到14.5%),今年我国将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短期内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受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实现“两防”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物价上涨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以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扩大供给为基础,以控制食品价格为核心,加大针对家庭和个人的转移支付为重点,着力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生活压力。第一,扩大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加大和完善财政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农机具、农膜、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购置环节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提高财政在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继续采取有效降低粮食出口的税收政策,防止粮价上涨风险向国内传递。第二,减免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税费。对肉类、油脂、乳类等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加工环节增值税的减免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降低食品出厂价格。同时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产品价格收费进行清理,减免农产品在流通、储运和交易等环节的各项建设基金和附加税费,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稳定和降低物价水平。第三,建立一套应对物价短期内过快上涨的财政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通货膨胀时期特困人群应急救济计划”。当物价涨幅在一个连续的时期内超过某个设定限度时,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特困家庭展开力度不同的应急救助。对于涨幅较大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如猪肉、食用油,政府可以考虑采用向城乡特困家庭发放专项食品和生活用品券的实物救助方式,安排定点发放,保障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适当提高大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生活补助,加大补贴高等学校学生食堂的专项资金的力度。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指数化调节机制,将发放金额与物价上涨幅度相挂钩,上调社会保障金发放标准,缓解通货膨胀对老年、失业人口和“低保”家庭生活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通货膨胀对社会保障金实际发放水平的侵蚀。第四,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消费支出比例。要通过增加财政对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保障力度,降低居民在公共支出体系的分担比例,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和预期支出,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