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金融体系完成变脸 更大活力有待激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02:00 金融时报
5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六大突破性进展: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首轮改革顺利结束;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管进入新阶段;统一监管框架下的分类监管全面启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迈上新台阶 到2007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实现了五个突破:资产突破5万亿元;存款突破4万亿元;贷款突破3万亿元;所有者权益突破2000亿元;农户贷款突破1万亿元 近日,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传出喜讯:自2003年启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经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银监会提供的信息,记者细数下来,这些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主要取得六大突破性进展。以管理和风险责任全面移交省级人民政府为标志,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首轮改革顺利结束;以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递交上市申请为标志,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以全面推行资产五级分类为标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管进入新阶段;以实施商业银行标准的风险评级为标志,统一监管框架下的分类监管全面启动;以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为标志,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农村小额信贷全方位拓展为标志,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迈上新台阶。 相较于文字,用事实说话,数字更有震撼力: 据已经披露的数据,与改革前相比,2007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实现了“五个突破”:资产突破5万亿元,由2.2万亿元增加到5.6万亿元;存款突破4万亿元,由2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贷款突破3万亿元,由1.4万亿元增加到3.1万亿元;所有者权益突破2000亿元,由-267亿元增加到2607亿元;农户贷款突破1万亿元,由0.4万亿元增加到1.2万亿元,农户贷款覆盖面由28.6%增长到32.8%,达到7817万户,受惠农民超过3亿。另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提高了8.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下降了16个百分点。 显然,我国农村经济金融正在经历着一场广泛而复杂的变革,不仅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机遇。去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探索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的新渠道,创造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新活力,在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地区诞生了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07年末,已核准3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有19家村镇银行、4家贷款公司和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初步实现了城市资金返流农村,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善“三农”金融服务的目的。 成绩固然令人振奋,但与农村金融广泛多样的需求相比,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仍待进一步激活。 必须看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是根本性、深层次的矛盾,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突出表现为: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机制运行不顺畅,总体运行效率低;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股东主人翁意识不强,公司治理效果差;风险管控能力不高,历史包袱仍很沉重;金融创新能力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备,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这就需要监管机构采取更切实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激活农村金融体系,银监会今年将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实施贴近式的持续监管和差别监管,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活力。督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自身战略定位,以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为基础,积极推进创新,重点创新农村担保机制与方式,以及金融产品和工具。 同时,为了解决好监管工作不平衡问题,将进一步推进审慎分类监管。银监会将根据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突出风险状况,重点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科技信息风险实施分类监管。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把重点放在解决好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将按照“政企分开,规范管理;服务为主,稳定县域;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工作,逐步厘清省级人民政府与省联社的职责安排,出台省联社履职行为意见,规范省联社业务经营,强化对省联社的监督考核。要坚持股份制方向为主导,稳步推进产权改革进程,加快统一法人组建进度,鼓励条件成熟的农村商业银行择机上市,支持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要加大法人机构重组力度,稳步推进跨区域战略投资和兼并重组,适度放宽投资入股比例、资本地域限制和风险融资渠道。 在诸多措施下,2008年农村金融体系是否可以得到全面激活,人们对此抱有极大期望。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