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思危:要加快本土VC的发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2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1998年前后,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内部而言,当时国内科技界和大学里有大量科技成果需要转化,全国一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却仅有20%转化成产品,建厂生产的不足5%。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在外部,美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外VC机构也有一部分正在寻找进入中国做投资的机会。加之1997年,在当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的主持下,国内首次对国外创业投资发展问题做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确切地给出了风险(创业)投资的概念,提出了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战略规划。

  《21世纪》:每一项新理念的提出都不可能是顺风顺水的。当时社会上就没有对中国是否要发展VC投资有所质疑?

  成思危:事实上,当时社会上对此有很大的争论,分歧主要体现在VC投资的特点和重点两方面。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VC投资是有风险的,是长期的,是组合式的、专业化的投资。但在当时很多人甚至连VC投资的风险与回报是对称的这一点都不赞成;更有人不能接受VC投资3-7年的投资回报周期;也无法理解VC投资作为权益类投资,追求的不是短期效益而是长期效益这一点;更不能理解VC投资需要用自己专业知识帮助创新型企业达到成功。

  其次则是对投资重点也有异议。VC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在投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这是中国创造自己的创新能力、创建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在美国也一样,他们的VC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IT、医药健康以及绿色技术的投资上。

  《21世纪》:当年您提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当时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战略呢?从目前看,您当初的设想是否如期变成了现实?

  成思危:1998年我就提出中国VC发展要走分三步走,第一步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为海内外投资者评估并推荐风险投资项目,并受投资者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第二步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则是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为VC投资提供出路。

  当初设想,用3到5年走完第二步,用5到10年走完第三步。之前我有过一个说法,认为当初的预期过于乐观了,谁也没有预想到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会破灭,因此带动全球的VC投资都走入了严冬。尽管这对中国的影响不是那么大,但从2001年到2005年,VC投资在中国也相应地进入了调整期。但目前看来,这个预期也能如期实现了。

  当时提出这样一个大三步走的战略,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的VC发展应该循序渐进,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1999年很多人都呼吁要开创业板,我就不同意,那个时候开创业板,风险太大了。那等于是把VC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广大的投资者。因此我在当时曾经给国务院写过一个报告,提出二板市场的设立也应该循序渐进,走小三步:先设立一个供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板块,主体遵循主板的上市条件,然后逐步扩大范围,在此基础上再成立独立的创业板。

  VC要孵小鸡而不是摘桃子

  《21世纪》: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为下一个阶段促进VC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在完善已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上,您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成思危:VC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推动其发展需要完善和改善多方面的环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